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角,角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特别是角的大小比较,更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如果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思维水平,那么这节课将很难上好。 案例: 师:(出示钟表)请同学们找一找,钟面上有角吗?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角。 师:我会变魔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能把角变大,还能把角变小。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听了一节《趣味联想识字》的低年级识字综合实践课,感想颇多。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1.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教师出示本节课课题"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饼干",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搜集的各种饼干包装纸拿出来,有的把实物也拿出来,教师环视简单检查。2.小组交流,互帮互学。同学们两人一组,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讲给同伴听,带领同伴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词,教师巡视。同伴  相似文献   

3.
原野 《中学生数理化》2007,(3):48-49,59
本部分习题是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各节课后习题的补充,可作为同学们课下练习及教师布置作业之用.同学们不妨一试,以便巩固本章各节知识.  相似文献   

4.
抓住细节     
金莺  华晔 《新作文》2021,(1):19-23
课堂回放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在这个超长假期中,老师曾问过同学们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个场景或者生活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并且也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发送给了老师.本节课,老师摘录了同学们自己写作的几个片段.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对这几个片段的赏读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抓住细节.关于...  相似文献   

5.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 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   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l,明确目标。人人动笔,归纳整理。师: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把本单元的知识加以复习整理。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参考老师的复习提示。自拟一份本单元的知识框图,要求用最简练直观的形式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相似文献   

8.
生活里的角     
《小学数学教师》2010,(3):65-65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角。你能说出生活中的角吗? 生1:羊角。  相似文献   

9.
吴苏健 《科学课》2008,(8):30-31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种自然现象——大地的震动。(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资料。)评: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资料,能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师:关于地震你们了解哪些知识?生:地震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导致的一种自然现象。生:在电视里我看过唐山大地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启发性【案例】一年级找规律一课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自己创造出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启发性 [案例]一年级"找规律"一课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白己创造出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并列结合学习法也被称为对比学习法,是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采取此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本文将以七年级下册的开篇《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为例来具体讲述并列结合学习法是如何在地理学习中使用的。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根据课标要求,本节需要同学们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为我们本学期后面学习区域和国家打下基础,因此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五节为《机械效率》,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省示范初三实验班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现将其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师:生活中处处能听到"效率"一词,父母工作时要讲究效率,早点下班给大家烧饭、做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如果班上某位同学在校  相似文献   

15.
薛克宗 《教师》2011,(36):36-3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作为教师,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6.
第四节是数学课,我走进教室,四十多张疲倦的面孔映入眼帘。心想,学习太紧张了,适当调节一下多好呀。于是灵机一动,报书了《考老师》的课题。 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疲倦一扫而光,睁着迷惑的眼睛望着我…… “这节课同学们出题考我,范围是求平均数应用题。答对了,请同学们鼓一下掌;错了,罚我唱一支歌。”我认真地思考着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使我们明白了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我想聪明的同学们从文中还会感悟到很多很多,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深入挖掘本文的内涵。谁来板书课题及上节课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堂好课,有一个设计合理、内容完整的板书,固然是好,但是若想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透、掌握深,在教学中还必须发挥“副板书”的作用。所谓副板书,就是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列入板书之中,但又与本节课的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并能帮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辅助教学的字、词、知识点或草图等。我在教学中应用了如下几类副板书:  相似文献   

19.
精彩的"落幕"更能激起观众的热情,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活跃思维、发展兴趣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新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对所学概念、性质、规律等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对本节课渗透的物理思想及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是对本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还能巧设悬念,启发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20.
“温度计”是进入热现象学习的第一节,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难度不大。但该节容量较大,知识点多且散乱,易导致课堂杂乱无主题。如何设计课堂的主线,营造课堂的高潮和处理各部分的衔接成为本节课的关键。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准备,整节课围绕学生实验和讨论活动开展教学,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一、对标题的处理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会测温度,还要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题目“温度计”过于直接,范围较窄,易局限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