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裕地区的一些个体农民,一方面深知有“才”才有“财”,不惜重金聘请科技人员;另一方面又是那样蔑视知识,将子女的书包早早地束之高阁,这究竟是为什么 ○成长在富裕地区的新生一代,本该更有条件走进知识殿堂,但他们却放弃了。总有一天,这块土地会让土生土长在它上面腰包鼓鼓而脑袋空空的农民失去支配它的能力 ○民工潮潮起难潮落,大批学龄孩童被父母挟裹进这股潮中,成为被当地学校拒之门外的“黑孩子” ○冰心老人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不要坐视堂堂一个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在21世纪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相似文献   

2.
屋顶小学     
谢小花白天在贵阳火车站的站台上拣瓶子,估计着快到5点钟了,她就有些魂不守舍地向过往行人问时间,然后急匆匆地跑回家,背着书包又往外赶。她是去上学,小花的养父告诉我们,孩子在一个老人办的小学——苦中乐业余速成学校上课,那里的孩子都是像小花一样的穷孩子、苦孩子,他们每天在火车站附近游动,以拾破烂补家用。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城市的“黑孩子”。这些孩子是居住在这个城市里数十万流动大军的后代,父母颠沛流离的生  相似文献   

3.
在家庭生活里,常常可以看到,子女做错了事,父母加以严厉的管教,但是子女并不因父母管教得严厉与父母离心,表现出俗话所说的“打不开、骂不开”。什么道理呢?因为子女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能理解父母严厉的本意。 如何做到“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只要想想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当他们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我们不妨设想,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绝对是百分之百地心甘情愿毕生在做着一种“给予游戏”,最后满头白发时却愕然发现,无论他们对子女付出多少,却总是不够。中国的父母好像是一头挤也挤不干任劳任怨的“奶牛”,而子女好像是一只吃也吃不够贪得无厌的“饿狼”。我的文字可能言重了点。但君不见,当他们宠坏的孩子闯了祸,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受责备的还  相似文献   

5.
30年前,“泥房子,土台子,里面坐着黑孩子”是河南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经过30年的努力,一批批配套齐全的新建校舍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进而发展成为软硬件兼备的现代化学校。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问一下中国的父母:“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们会说:“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乎,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是生活的重心,是自己的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替子女承担下来。中国的父母活得苦,活得累。但当亿万个父母挥去额头的汗珠,不厌其烦地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孩子却说:“活着太没意思了,我觉得家里最好的地方是厕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但在早期教育汹涌澎湃的浪潮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令父母目瞪口呆:“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7.
先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因为,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那么。祖辈呢?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尽管有不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本是好端端的“龙”、“凤”苗子,结果成才无“望”。现列举家教误导四类。揠苗助长提前教育——超负荷施压一些盼望子女成龙成风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承担学习任务,如背唐诗宋词,学英语,弹钢琴等。他们盲目给孩子加压,结果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而丧失学习兴趣。据《大河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而承担父母离异严重后果的却主要是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中,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往往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脾气比较暴躁,自卑感较为严重等。为了抚平他们那颗因父母离异而受到创伤的心灵,让他们也跟别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幼儿园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一份爱。当这些“父母离导”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成为集体的一员时,就应该得到我们老师的挚爱,让他们能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间最伟大的爱,从而产生良好的积极情绪。小亮小朋友刚到我们班时,沉默寡言,很少与老师或小朋友交谈,对集体活动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小引“父愿子成龙,母愿女成凤”,概括了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父母教子育女的殷殷期望和奋斗目标,而“子承父志,女遵母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反映了子女、晚辈对其父母、师长报效的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11.
"批判"父母     
子打10岁起就喜欢思考,不时对父母作出些批判性的发言。我总是洗耳恭听,虚心纳“谏”,也不时儿子交换意见。我想,孩子对父母的批判,实际是自我批判的一种式。比起批判那些完全由他们自己造成的错误来,通批判父母所完成的自我批判,要深刻得多、有意义得。伟人们常常在自谦的时候说:“我不过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父母仿佛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巨人,除非着他们的肩膀,我们无法突破性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子同样如此。时代越是剧烈变迁,父母的老经验、老传统越是不利解决困扰儿女的种种问题,儿女“通过批判父母来完成我批判”的必要和可能就越多,儿女…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0,(3):6-6
日前,山东省沾化县公安局大高派出所的民警与辖区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在警务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中小学设立亲情热线等方式,让孩子们定期与父母“连线”,传递真情:同时民警主动承担“代理家长”义务,成为他们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图为沾化县大高镇第二小学的留守儿童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13.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春节刚过,假期也结束了,背着厚重的行李踏上了返校的路途。在宿舍打扫、铺床,做着多年习惯的事。同宿舍的女孩,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回校的。见她像个小公主般地被围在中心,见着她忙碌的父母,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小时候,我一直羡慕同龄人,不管什么事,他们都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帮着收拾一切。于是我老埋怨我的父母:为什么总是让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事?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还真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冷淡”教会了我独立,是他们的“漠不关心”教会了我自立。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他们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关爱。事实上,他们得到更多的是同伴的不屑、老师的斥责甚至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要么低着头、夹着尾巴做人;要么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有点叛逆。其实,不管他们外在表现如何,内心深处总在渴望温情、赞赏和关爱。指责学生用“食指”,不如用“拇指”去激励、引导、表扬。  相似文献   

16.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18-18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这个论坛的被关注度还在持续,它所引起的震撼与反思成为各种媒体探讨的话题。而它的小组成员在《南方周末》曝光后的两周时间内从7000人骤增过万。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自己的父母,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对付他们的“敌人”。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取了个颇为惊悚的称呼“祸害”,这是“80后”子女对父母的集体抗议!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的背景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而在以往的郊游活动中,一般都是利用半天或天的时间,带着父母为他们准备好的用品和老师叮咛嘱咐,出去玩玩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上期我们谈到,马加爵的父母,两位勤劳朴实的农民,辛辛苦苦地把儿子供到即将大学毕业,他们看到的竟然不是儿子“加官晋爵”的前途。而是走向刑场的情景,和四个被害大学生家长愤怒的目光!卢刚的父母,两位普通的城市职工。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送到美国读博士,儿子得到博士学位之后,他们迎来的并不是子耀家荣的喜悦,竟然是一个轻飘而沉重的骨灰盒!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在《古今笑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吴蠢子已经30岁了,还要靠父亲养活,而他的父亲已经50岁了。一个算命先生推测出吴蠢子的父亲能活到80岁,而吴蠢子能活到62岁。吴蠢子一听,号啕大哭。算命先生不解其意,问“:你哭什么?你不是还能比你父亲多活两年吗?”吴蠢子说“:我是哭我那两年靠谁养活呢。”这仅仅是一个久远的故事,而现在四川省成都市却真的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成都市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从不出去工作,赖在父母身边吃喝。父母要赶他出门,他却“状告”父母。吴蠢子能考虑到30年以后靠谁养活,可见其还不算真蠢;30多岁…  相似文献   

20.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