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是党的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笔走龙蛇,文论纵横,二十几年如一日。在战争年代的晋察冀日报,我曾经有幸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三年。当时我刚到报社,对于办报完全是外行。三年中间,邓拓同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受益良多。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但飞驰的岁月却卷不走他的优秀品格在我心头留下的印记;每当和报社同志们一起忆起有关他的往事,反觉得更加鲜  相似文献   

3.
凡到过新疆的人,大多要品尝一下哈密瓜的滋味,而对于没有到过新疆的人,大多愿意阅读一些富有新疆特色的新闻作品。我虽是一名机关参谋,但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反映新疆边防题材的新闻作品,并荣获过新疆和全国性的好新闻奖励。原《战胜报》社的一位领导在一次新闻会议上曾一连列举我十几篇别具边防特色的新闻标题。一位与我素昧平生的新闻干事告诉我,他们单位举办报道骨干培训班专门找来我的作品当范文。我在新闻写作中最深刻的体会是:只要牢牢把握边防特点,就能写出别具风韵的新闻作品。一、把握特点,独辟蹊径。我没有当过专职的报道员和新闻干事,是火热的边防军营生活,使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写作的路子。刚开始,也同许多初学者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务编辑部:我是一个只有两年记者龄的记者。前不久,我翻看了自己所写的新闻稿,大多是一些使人看过就了的短小的“易碎品”,看后使我感到有些茫然,写这样的短新闻究竟能否成才?新华社的李普同志是国内新闻界里少有的以写短新闻成名的记者。他的《开国前后的信息》一书所选辑的新闻作品也多是些短新闻。这些作品篇幅虽短,但题材分量很重。从写作手法上看,言简意赅,寥寥几笔就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或事件,  相似文献   

5.
什么人可以做电视广播记者?一个有资格做记者的人是因为他在一所大学获得了新闻学学位吗?美国俣伯德有限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斯坦利·哈伯德认为并非如此。他在其所著《电视广播时代》一书中提出了如下观点: “我认为,一个记者要想被人认为确有能力,就必须证实他或她有新闻才干、有‘新闻敏感’制作电视新闻有着一定的时间限度,为力求成功,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真正的新闻敏感。据我的经验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在新闻院校学到新闻敏感;新闻院校可以使学生做好准备在一家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室工作;新闻院校可以教授学生掌握技巧,但不要以为一个人成功地掌握了技巧,就可以确认这个人  相似文献   

6.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一位记者朋友向我反映说,一个驻外记者在驻在国工作期间所积累的新闻信息资料都记在个人的笔记本上、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一旦他工作期满奉调回国,这些信息资料也就跟着他和他的脑袋一起回国了。接替他的人初来乍到,没有这个国家现成的相关资料,眼睛一抹黑,一切都得自己从头摸起,等到把情况基本摸熟了,他也该回国了。后来者又得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个过程,珍贵的新闻信息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流失了! 他的话启示我对新闻信息资源重新作了一番审视。我们平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是国家机器里多种监督中的一种。没有强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报纸则没有战斗力,没有读者,从而在报坛上也就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但新闻舆论监督是“惹人”的事,被批评和被揭发者常常闹到报社来,有的竟结伙前来,拥一走廊人,闹得人几小时甚至几天办不成公。我就碰到过这类叫人烦恼的事。有一年我们政法部编发了周至县农村一个案例,当事人胡某认为报道内容与事实有出入.来我办公室大吵大闹,还拿头在墙上碰,说他“不活了”。要命的就怕不要命的,吓得我不敢让当事编辑出面,许诺由我这个主任亲自去他县调查处理。还有一年…  相似文献   

10.
我当政法记者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刚踏上这个岗位时,由于分工细,我只跑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民庭,因此觉得天地狭窄,没有多少消息好写,心里深感苦恼。后来,领导上给我布置了一个“法律常识小故事”专栏,我也就满足于一月一篇“小故事”,不再想扩展了。但前不久,本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的“X新闻观”给了我很大启发。所谓“X新闻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认识了许多同仁,使我最忘不了的是新华社记者老宋、老李和周老。老宋叫宋熙文,他是我参加工作后认识的第一位新华社记者。1979年阳春三月,老宋听说乐陵县(现为市)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了“五定一奖”(定任务、定措施、定质量、定时间、定计酬,实行奖罚)责任制,前来采访。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陪他一起活动。他找了县委领导谈情况,而后又到公社、农村走访调  相似文献   

12.
万强 《新闻前哨》2008,(4):34-35
前年和去年.各有一起与新闻的职业有关的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5月9日下午。厦门市大雨如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外出采访时,有市民相告:“前面有个大坑,已经有人摔倒了。”柳涛便在被雨水淹没的坑旁守候了40分钟。抓拍到一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图片见报后,网络上议论四起.虽然有人称他“恪尽职守”。但更多的人却指责他“缺少公德心”。  相似文献   

13.
26年前,他,当新兵时见了那篇300余字的“豆腐块”,从此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26年来,他从战士、新闻干事到政治部主任,虽然岗位几经变换,但初衷不改,笔耕不辍。至今,已累计发表50多万字的各类作品就是他从事写作的一个段落的总结。从新兵连的几篇小稿的发表,他成了领导眼中的“人才”谈起新闻写作的经历,徐主任抿嘴笑了:其实我从小就喜爱文学,中学时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上高一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试着给报社写稿,没想到《新华日报》一个月内连着刊了我的一首诗歌和一篇小故事。当新兵时,一天连长、指导员从…  相似文献   

14.
石坚 《当代传播》2005,(1):79-80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写得不活是难以吸引读者的。 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把新闻写活,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 一家新闻媒体,如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少有活新闻面世,就可能逐渐失去读者,甚至在竞争中败北。 原刊于《新疆日报》的消息《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先后获十四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5.
当我踏出南京政治学院校门出任沈阳军区某团新闻干事后,连续三个月不上稿,使我遭受了不少讽刺和白眼,于是我开始怀念在军校时和同学们一起学新闻、写新闻的那段岁月。然而,一味沉浸在怀旧中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面对现实,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后,我逐渐从灰心中走出来,结识了其实很早就熟悉的《新闻与成才》。漫漫长夜,只有一盏孤灯和《新闻与成才》陪伴着我。当别人进入甜甜梦乡的时刻,我却像找到了久别的恩师,似乎又回到了那令自己灵感满脑飞的课堂上,我静坐于自己的小屋中,如饥似渴地品味着《新闻与成才》中的每一篇文章,众…  相似文献   

16.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山东省枣庄市某区有位通讯员,在和别人一起上厕所时,听说本地某毛纺厂的一位厂长被免职,让他到某村去参加村级整党。这位通讯员没有去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就写了《某某某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新闻表扬稿,寄给了枣庄市广播电台。但稿子一播出,却招来了麻烦。这位厂长不但不“领情”,反而上门质问写稿者:“是谁免了我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优秀的传媒,需要有优秀的新闻工作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优秀的新闻工作和优秀的新闻作品从哪里来呢?这里面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领导人格的魅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每当一个媒体里涌现出了一批人才和优秀作品时,这个媒体必定创造了一个环境,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龙人海、虎归山的感觉,被管理对他们的领导必定有发自心底的尊重。一个媒体的辉煌之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个媒体的领导人格的升华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6日晚8时许,我正在家里赶写一篇稿子,突然,接到《解放军报》驻济南战区记者站刘明学记者的电话,刘记者告诉我,烟台近海24日晚发生了一起沉船事故,他明天一早就要赶过来,让我去烟台随同他一起采访。放下电话,我一看表,已近晚上9时。急急忙忙给领导汇报情况后,便连夜驱车赶赴烟台。烟台,原来是勃海湾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在世纪之末,却接连发生了两起令人惨不忍睹的沉船事件。10月17日,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盛鲁”轮,因底部起火沉没海底,船上一人死亡一人失踪。当人们还没有从“盛鲁”轮沉没中的阴影中走出…  相似文献   

20.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