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而菲茨杰拉德的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是将美国的现代主义推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本文通过分析《小镇畸人》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小说人物形象,揭示两部小说共有的现代主义特征:不确定性、异化和荒诞。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最有成就的小说,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幻灭的原因,揭示了盖茨比在现实和梦想两个世界来回挣扎的过程,展示了其难圆的美国梦的关键在于正与负灵魂的对抗和没有颜色爱情的破碎。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各种消费现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享乐和财富的种种生活方式,展现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繁荣期后,开始从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及人物命运对现代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阐释美国作家费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内涵。文章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寓言故事,盖茨比的梦想是“美国梦”的代表和化身,盖茨比的死亡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严重对立和冲突的结果,它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5.
<正>本期上架:《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译者:巫宁坤/汤永宽/萧甘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08月"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到回到往昔岁月。"阅读的时候大概都会这样,一个冷不防就遇上了非凡的章句,叫人一直记挂心上,不舍得忘掉。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也是因为这句话才找了书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卢卡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文本审视。结合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该书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之后,认为作者在写作该书时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思想,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现实中"什么是美国梦"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卢卡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文本审视。结合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该书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之后,认为作者在写作该书时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思想,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现实中“什么是美国梦”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再次解析,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情感纠葛等方面探讨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破灭的原因以及小说中所体现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于斐 《现代语文》2006,(7):86-87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迷惘的一代”典型的作家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技巧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就连有“驾驭叙事艺术高手”的海明威也曾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予很高的评价。菲茨杰拉德能够将一个痴情男人找寻昔日情人的不算太新鲜的故事,写成盖世杰作,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那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及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正如著名诗人T·S·艾略特所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本文即从叙…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一位贫穷的美国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本文拟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探析有"写小说的历史学家"之称的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的20世纪20年代异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F. Scott Fitzgerald创作的以"美国梦"为嘲讽对象的著名作品。文中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描述的方式和代表的内容为分析对象,探索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描写及特色应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盖茨比一生追逐发财梦和爱情梦,但由于美国社会时代的变迁、世俗观念和自身性格等因素,致使他梦想破灭。  相似文献   

13.
说起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文学.不可不提的是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象征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经典小说曾多次被搬上大荧幕。2013年.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的经典再次被著名导演巴兹·鲁曼搬上荧幕。新版的盖茨比由帅气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除了华丽的演员阵容外.新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着强大的音乐阵容.还等什么.赶紧听听看吧!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巴恩斯是"迷惘的一代"文学中的青年典型,他们在一战后美国物质化时代中不同的人生抉择折射出了美国梦的变迁,也由此体现出作家对美国文化的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由巴兹·鲁赫曼执导,该片根据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于2013年5月1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影片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纽约长岛上层社会富人的奢靡生活,通过盖茨比的悲剧反映了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6.
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风靡全球后,人们的目光又开始汇聚于菲斯杰拉德笔下现实与理想交织的美国梦上。以往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美国梦的学者不胜其数,然而其中大部分只止于美国梦的幻灭,而将小说中的人物划分为控诉、旁观、反思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客观看待永不磨灭的美国梦的研究者却从未出现。  相似文献   

17.
多级形式的“反讽式观照”─—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杨爱唐菲兹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中的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在艺术上匠心独运,多处运用“反讽式观照”,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反讽(...  相似文献   

18.
戚一岚 《文教资料》2007,(29):33-3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灭的小说。本文讨论了美国梦的意义、盖茨比的追求与毁灭,并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指出这部小说已成为爵士时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19.
唐鹏 《考试周刊》2013,(36):16-16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的关于"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的力作。作为贯穿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美国梦曾经象征美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以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的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揭开文本自身尚未意识到的自我矛盾。  相似文献   

20.
王珊珊 《海外英语》2011,(13):264-26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黛西房子尽头的那盏绿灯﹑灰烬山谷﹑艾克尔堡大夫的眼睛﹑盖茨比的豪宅以及美国东西部的对立均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以及社会道德的败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