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索兰朵,是意大利南部一个靠海的小城。如果不是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游之地,也许这个太过陌生、有着意大利语优雅婉转发音的词汇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介绍极有诱惑性:意大利索兰朵有着世界上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数字地球"新思维与<周易>数理现作个对比.就会发现戈尔的"数字地球"新思维与<周易>中的"倚教--极数--逆数"数理观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这说明<周易>穷尽数的变化,运用数学手段去认识、把握世界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1940年代的<封锁>、<留情>等作品,到1950年代后的<相见欢>、<浮花浪蕊>、<色戒>,再到<同学少年都不贱>和<小团圆>(写作时间先后尚有争议),张爱玲这些小说的叙事风格有着明显的转变--由注重故事情节的书写向注重自身苍凉心境与人生体验的转变.分析这些作品的演进,能培养我们对张爱玲后期文风的认同,消解接受障碍,收获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帮助我们走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个完整、立体的创作者形象,使得喜爱她的读者认识到一个真切的张爱玲,从而达到"张迷"们的"团圆".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本文以<惯用语例释>和<熟语大全--惯用语集锦>为语料库,阐述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重要特点--"表意的双层性",即字面义和比喻义;并进一步探究隐喻在惯用语双层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班级读书会"研讨会上,我以"新手上路"的心态连续尝试开展了<夏洛的网><草房子><蓝色的海豚岛><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下文简称为<毛毛>)等儿童文学经典的班级读书会.这几次班级读书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教学策略都以"聊"为主.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客观上需要这样做,二是主观上想这么做.  相似文献   

9.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个句子.高语(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提供的配套录音磁带,都把句子中的第一个"华"读作huā.  相似文献   

10.
陈丽萍 《现代语文》2006,(7):105-106
自从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以来,"农民工"这个新词语频繁亮相报刊、电视等媒介.并且,有时"农民工"与产生更早的新词"民工"·互不相让,像中央台"今日说法"栏目2004年12月30日播出<为了64个农民工>时,对"到城市打工的农民"这一群体使用了三种称谓--农民工、民工、工人.  相似文献   

11.
1 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作为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的教师,笔者于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实验伊始,以新课标为依托,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南,开始探索、构建、研究"情境引导--合作探究--迁移运用"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研究,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探索出一条新路,积累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说实话,语文课堂对于我们这些"老江湖"早以驾轻就熟,成竹在胸.所有过程,无非就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最终达到无疑.可近日听了我校刘丽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詹天佑>,却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朱松苗 《文教资料》2008,(12):33-34,15
意象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森林"意象在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几米的<森林游唱><森林里的秘密>等.文章试图从"森林"意所蕴涵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家园与回归,迷茫与困惑,生机与希望.理想与自然--逐一去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内容,从而探寻出"森林"意象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戴燕 《生物学教学》2006,31(4):71-71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五章为我们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其中"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和"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央十台有个很火爆的栏目,叫<百家讲坛>."明星学者"易中天、于丹等等皆诞生于此,一跃成为大众眼中炙手可热的红人.说不清是<百家讲坛>成就了学术明星.还是学术明星捧红了<百家讲坛>,总之,<百家讲坛>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展示"文本细读"成果的舞台--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阎崇年解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一时间,全国兴起了"红学热…"三国热""国学热"……  相似文献   

16.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史记·刺客列传>和<通志>"刺客传"为我们塑造了天地间具有曩激烈性情的人--刺客的形象.<通志>"刺客传"绝大部分袭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材料,仅有三十二处文字出入;但却完整保留了"太史公日"这一直接评议、任情褒贬的精华部分.这也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列传部分时对材料进行裁剪去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与<论李维>中展开的是一种"革命的乌托邦"的政治宣言.其之所以是"乌托邦"的,是由于实现意大利民族统一的"政治难题"与其"理论形态"之间出现了"脱节"与"错位",使得"君主"与"人民"的角色之间始终无法重合,因此才敞开了一个"乌托邦的真空";之所以是"革命"的,是因为马基雅维利基于政治实践的考量,提出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理论配置方式;基于建设长治久安民族国家的考量,提出了不同于"君主暴政"的法律框架与意识形态运作策略.阿尔都塞对马基雅维利的"另类"解读对于拓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关汉卿名剧<窦娥冤>中注释--"十恶"在元代的具体含义,将"十恶"及"十恶不赦"的渊源弄清,再根据各朝刑法律例的沿革,将"十恶"的演变过程及其具体内容的变化列出,并列举出西方<圣经>中类似于"十恶"的"十诫"条款.  相似文献   

20.
石琳 《华章》2010,(25)
<红楼梦>中,曹雪芹虽做出了"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这样的感叹,但"人间"却实有"兼美"--史湘云.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一个艺术形象,颇具有名士风度.她性格的这种完美正是体现在她的"兼美"性,即其雅俗兼之之美,动静兼之之美,悲乐兼之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