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陶涛 《科教文汇》2012,(26):149-150
本文在常见的整合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进一步发掘,探索出"读、听、说、写"单元板块教学结构,试图通过这样的探索,遵循输入——吸收——输出的语言习得过程,力求符合学习规律,增强语言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爽 《内江科技》2011,32(8):193-193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运动、表现运动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遵循‘规律’还是打破‘规律’"、"观察的重要性"、"重写生还是重临摹"三个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遵循事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对事物程式化的认识;观察瞬息万变的世界,给动作作品带来真实的生活气息;处理好临摹与写生的关系,全面提高表现运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 5种类型的因果性定律和关于功能性规律的 3种方式的逻辑解读及可检验性分析 ,并给出了因果性规律和功能性规律的时间语义以及充分性的逻辑分析。通过分析提出 ,没有理由把这两类规律的根本区别根置于时间正向的因果性关系和时间逆向的因果性关系的语义区别上。两类规律陈述的区别实际上是与条件句中的前件子句与后件子句之间的充分性关系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陈立 《科教文汇》2010,(11):65-66
一种语言除了依靠本身的构词机制和词义演变来丰富词汇外,还需向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本文拟对汉语和法语中的借词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汉、法语的互相借入,从广义上归纳出借词被语言词汇吸收的规律,从而促进借词与该种语言词汇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罗天强  殷正坤 《科学学研究》2016,34(9):1287-1293
自然规律是随着宇宙的演化而自然生成的,而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新规律的人工生成。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人们能够通过纯化简化实验发现自然界原本存在的自然规律,也能够通过强化激化及特殊实验和技术科学实验人工生成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规律。人工生成新规律,改变了人与规律关系的传统认识,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设定新技术目标、加强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研制、加强稀有资源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加强技术科学研究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种语言除了依靠本身的构词机制和词义演变来丰富词汇外,还需向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本文拟对汉语和法语中的借词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汉、法语的互相借入,从广义上归纳出借词被语言词汇吸收的规律,从而促进借词与该种语言词汇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消费行为,也适用于人们的其他行为,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普遍面临水平停滞甚至退步的现象,称为语言石化现象。语言学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并解释这一现象。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视角出发,也可以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证与解释,并可以就解决语言学习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教育规律和规律的关系、一般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的有关系和教学规律和训练规律关系的分析讨论,统一了三个方面认识:在教育规律和体育规律的关系上,它们在与社会和人的发展关系的意义上具有同一性,但在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上存在差异性:在一般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关系上,体育教学规律包含在一般教学规律中,但体育教学有自身特殊的教学规律,技能发展和身体健康促进方面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规律和训练规律关系上,由于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同,教学规律和体育规律具有同一性,但是因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不同,教学规律与训练规律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但国内有的哲学论著认为“利用规律”就是“创造条件使客观规律向着有利于人的方向起作用”的说法却是欠妥的。规律只是一种关系,是人对应物质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所作出的一种概括和建构,因而它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所谓利用规律,实际上主要是人根据规律去判断未知,以规律为指导去认识新规律,以客观规律和人的目的为根据去确定实践和认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晓斌 《科教文汇》2012,(32):68-69
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语言也必然具有特殊性,必须是儿童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必须具有“儿童味”. 该文从词语的使用上对儿童文学的语言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具有“儿童味儿”的儿童文学语言实例的分析,从词语的使用形式上归纳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周兴国  王双 《科教文汇》2011,(5):99-1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已经打破了过去"满堂灌"、"满堂听"的枷锁,还学生以真正的"自主",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学生的课堂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参与进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相当重要,形成一定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辉 《科教文汇》2011,(2):70-71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非常善于传神地运用色彩词,小说《药》就是代表。"色"及其引起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现实黑暗,在黑沉沉的悲凉中昭示着光明,给人以希望、慰藉和力量,凝结着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了"色彩",就理解了《药》。  相似文献   

14.
渠春华 《科教文汇》2011,(26):170-171
幼儿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晓蕾 《科教文汇》2014,(20):99-100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书写美的字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通过对"声"、"色"、"情"艺术的追求,实施美育教育,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传坤 《科教文汇》2014,(18):227-228
清少纳言在随笔作品《枕草子》中通过一系列的“年中行事”诠释了日本平安王朝的传统审美意识,我们根据“年中行事”的一些特征,可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清少纳言对季节的重视程度与审美取向。也就是说,清少纳言并没有被平安王朝传统的审美意识的条框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审美理念的需要,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凭借自己的感觉去挖掘“美”,进而将这些所谓的“美”充分融入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谢文珊 《科教文汇》2012,(34):136-136,137,146
无词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由门德尔松创立.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它像浪漫歌曲一样配有伴奏,在一定的节奏音型陪衬下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线条.无词歌的结构形式除少见的奏鸣曲式外,音乐形象比较单一,通常采用二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形式.浪漫主义时期是写作钢琴小品的巅峰时期,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由他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产生出来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一方面,库恩自认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不可通约性",但这一点遭到多方非议。另一方面,当他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强纲领的思想先驱时,他却拒绝承认SSK的主张;他在学术上的同路人少得可怜,与他在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完全不成比例。库恩从登上学术舞台开始,就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矛盾的库恩形象,他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影响他的思想形成的几大事件,从"误解"与"被误解"的角度来阐释库恩的心路历程。我们的目的不是"去魅",更不想树立新的偶像,而是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库恩。  相似文献   

20.
彭俊生 《科教文汇》2011,(29):70-71
本文通过对《药》与《夜》中不同层面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比较,说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认真读名著,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