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通过对高校知识创新组织体系的特征和当前高校知识创新组织体系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在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具有行政组织特性和学术特性的两维性基础上,应加强高校知识创新组织体系的构建,力求为高校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宋媚  张朋柱 《情报杂志》2012,(1):128-133
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把握好高校这个前沿阵地,高校学术团队的整体研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设置实现团队的知识延续问题。学术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可被分解为整体性和创新能力两个要素。首先,联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系统结构理论,进行了高校同缘学术团队发展周期的团队构型分析;而后,结合上海某高校具体研究团队,针对其发展中后期的瓶颈进行诊断,并相应提出了同缘团队的层级星型松散结构模式;借鉴贝尔实验室和明尼苏达的经验,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进行激励的策略,实现了知识在学术团队中有效跨时跨级流动,实现了同缘学术团队的知识延续管理,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绩效。本文可应用于学术团队建设和组织结构规划方面,对于其他创新类型团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键  王水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28-129,154
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是知识创新的阵地。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然而,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己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加之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必须对传统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从而推动科研创新发展。鉴于此背景,本文对我国高校现有学术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进行矩阵式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机制创新,并提出几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工作,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积极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加大分配制度与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全员聘任与合同管理的岗位聘任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构建适合研究型大学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管理,要进行知识组织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6.
詹湘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5):451-454,462
高校知识管理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密集和高校内部的传播,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溢出以及对其他组织创新行为的影响。从知识价值链角度研究高校知识管理,在于揭示其本质和管理机制,为高校的知识创新提供理论指导。界定了高校知识管理的定义,剖析高校知识管理的本质过程,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知识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知识创新发展的五类知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蓉 《情报科学》2008,26(3):377-382
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实践层面上,系统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支持的三种模式:知识管理模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知识位势、隐性知识分享与科研团队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珍红 《科研管理》2012,33(4):108-115
结合高校基层科研团队独特的行为与需求特征,在考虑团队科研成员知识位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在隐性知识分享中的博弈行为和隐性知识流动路径,探讨了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机制设计原则和框架,提出高校基层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分享分类激励的设计策略和建议。在考虑了科研团队人员的不同知识位势后,能够更具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方案,提高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性,达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分析,发现在系统性、创新性、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均不尽人意,从系统科学和知识创新规律角度提出了构建当今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与高校的知识创新协同是科研机构适应技术变化环境、引领科技领域拓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因其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以组织知识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包含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知识创新三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2家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知识创新协同模式下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明确了在与高校知识共享下,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差异性来源。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从提升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目前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内容结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机构库建设与组织的知识集成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的机构知识库的特点、资源内容、代表性项目与技术系统,另外对作为研究热点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集成的定义与模式加以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建设机构知识库可作为组织的知识集成的有效手段之一,实现组织内外的知识与知识集成、知识与人集成、知识与实践集成,并实现传统学术交流方式不易实现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集成,促进组织的知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可以丰富知识集成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系统中的激励反应,创新响应是创新策源行为的必经之路。为明确细化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响应机理,以促进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提出包括创新发起者、创新响应者、创新综合属性和响应媒介的创新响应四要素,建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创新响应模型,以灵敏度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创新的综合属性是前提,增强创新发起者的发送能力是关键,提高创新响应者对知识的敏感度是核心,响应媒介在创新发起者与创新响应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要激起创新行为者对创新的响应,增强创新发起者知识发送能力和提高创新响应者的需求参数、降低创新响应者知识失效率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链的开放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组织通过加入知识链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可以快速地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基于知识链的开放式创新由于集成了不同知识主体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各创新主体知识共享,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可以获得速度经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广泛的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合作创新的价值增殖。基于知识链的开放式创新有基于平台的运行机制和基于技术标准推广的运行机制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学术创新力自动测度需要建立在相关学术评价指标和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基于领域知识的本体构建将为学术创新力的自动测度提供基础支持。[方法/过程]用手工方式构建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复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半自动化构建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的初始本体,加入CNKI期刊题录数据的高频关键词以丰富本体的知识。然后进行学术创新力概念本体和学术创新力评价知识资源本体的实例化。[结果/结论]以G3类题录数据为例,共建立了30 097个概念、41 484个实例以及320 609条关系,基本完成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炳成  赵静怡  姜力文 《科研管理》2022,43(10):127-135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惰性,使其商业模式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阻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惰性的氛围下如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当前管理学中惰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商业模式创新领域,从而导致对从惰性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缺乏深入的探究。基于此,论文以在新零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传统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出组织在惰性氛围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模型,以探究组织从惰性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环境压力促使组织对当前的惰性特征进行反思,从而增强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机;(2)组织需要综合运用主动遗忘、组织学习与组织借用三种方式来减弱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依赖,并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借鉴与尝试,而这一知识建构过程受到网络嵌入的影响;(3)在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增强组织即兴能力,更有利于降低组织即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25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将知识搜索方向分为三种,借助多重中介效应法分析知识搜索方向、吸收能力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知识搜索方向可分为三种,供应链搜索、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知识搜索方向存在多条显著的中介路径影响双元创新;供应链搜索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更大,而平行企业搜索和创新服务机构搜索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更大;吸收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大;渐进式创新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出版体制改革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中学术成果信息、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学术成果信息环境的影响。出版体制改革使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数量增加、质量上升;作者的数量增加、经济利益明显减小、社会利益有所增加;出版机构的数量增多、经济利益明显增大、社会利益略有上升;读者的数量增加、经济利益明显减小、社会利益稍微增加;导致学术人文环境转变,促进学术物质环境改善,推动学术制度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18.
知识要素之间耦合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和跨界搜索是突破性创新形成的前端因素,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跨界搜索程度的不同,对突破性创新影响也不同。研究者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了243家组织的知识网络,并考察了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以及跨界搜索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组织突破性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跨界搜索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研究也验证了跨界搜索会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呈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周景坤  叶伟巍  刘洪 《科学学研究》2020,38(7):1277-1284
尽管知识对创新能力的价值,权力对工作态度的影响,已经得到充分论证;但是,在创业组织情景下权力和知识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尚未达到充分揭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式,探索了创业组织权力和知识之间的耦合关系,对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权力和知识的耦合效应,主要是通过影响创新态度,从而影响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的交互效果,最终影响创新绩效。在创业组织中,正式权力以推动信息流通和知识利用为导向,尽量避免成为干扰创新活动的噪声;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权力和知识之间耦合器作用,更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学研合作是日本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产学研合作,并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制度的发展及原因入手,研究日本企业参与两类合作研究制度的特点、实施结构及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在分析日本产业界对创新认识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日本产学研合作创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