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俊 《网络传播》2006,(10):28-30
从读者的视角观察,今天的网络媒体更像是以《参考消息》、《读者》为代表的整合、集萃式报刊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集大成者。拥有原创新闻资源的网络媒体通过合作、交换等方式大规模地借用“他山之石”,转载新闻与原创新闻之比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缺少原创新闻资源的商业网站更是把新闻资源整合作为其媒体战略的核心,凭借资金和实力的优势开展形形色色的“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2.
攻城拔寨巧为先——谈谈同城同题新闻竞争如何出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题新闻竞争、被业内人公认是近年来媒体竞争的重头戏。何谓同题新闻,简言之,就是不同媒体面对同一新闻源采写的报道。同题新闻竞争激烈与新闻价值规律和地域媒体密度有关,尤其是本土特点性强的同城同题新闻,媒体为了抢夺时效的高占位、第一时间抓读者。“萝卜快了不洗泥”,“多家媒体一张脸”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是对新闻源的浪费,更足对读者的失职。如何在同题新闻中做具有个性特点的“独家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们更应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共同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提高,一家媒体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取得报道上的竞争优势,就成为各媒体的共同选择。如何在新闻策划中取胜,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各路媒体都在争抢“注意力”,“用户至上”、“读者意识”成为媒体争取受众的共同理念。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忽视了媒体的服务、引领功能,一味投其所好、迎合取悦,媚俗新闻、猎奇新闻、代言新闻等竟相出场。读者意识并非唯读者是从,媒体人要时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责任和理性,让新闻传媒成为引导社会前进的动...  相似文献   

5.
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与受众的审美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2):53-54
时下,娱乐新闻占据了媒体众多的版面和空间.不仅是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就连一些一向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党报也开辟了娱乐专版.娱乐新闻已与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一道成为这个时代公众资讯的组成部分。但是,与娱乐新闻在媒体上大肆攻城掠地的发展势头相比,受众对它的热情却在逐年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由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而与娱乐新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娱乐新闻成为饱受诟病的低俗化“重灾区”。翻开报纸或是登录网站,五花八门的娱乐新闻铺天盖地,明星的隐私、绯闻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这些娱乐新闻或低级趣味,或捕风捉影,或恶意炒作,或弄虚作假,多年来一直屡禁不止,在各界的抨击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难想象,随着娱乐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把娱乐新闻当作了“看点”、“卖点”。  相似文献   

7.
朱虹 《中国广播》2009,(5):49-50
娱乐新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也是各大媒体赢得受众的重要内容,其水平和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网络时代的娱乐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同质化,特别是一些大牌明星的“星闻”。一些媒体为了读者的“眼球效应”,往往盲目地追时效,抢独家,造成了娱乐新闻的浮躁,甚至低俗化倾向,最终损害了媒体的声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出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新闻,提升娱乐新闻的品位和竞争力,成为娱乐新闻采编人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9.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娱乐资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闯入受众的感官世界。在这众多的娱乐新闻中,有关娱乐圈的各种“绯闻”、“轶事”、“官司”、“黑幕”,加上由此而引发的“调查”、“更正”、“辟谣”,漫天飞舞在几乎所有的媒体上,真是一片“繁荣”,令人目不暇接。媒体费尽了心机想营造一个热闹非凡的娱乐世界,却让娱乐新闻之种种怪现状在人们面前一览无余。看到娱乐新闻上充斥这么多花样繁多的明星绯闻和名人隐私,人们自然会想到“狗仔队”。“狗仔队”,西方称之为“帕帕拉齐”,此词为意大利文,指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些媒体为了一时的发行量、收听收视率,有的不惜让“星”、“腥”、“性”闻充斥生活娱乐类版面和节目,把社会新闻做成“桃色新闻”、“灰色新闻”、“黑色新闻”,新闻  相似文献   

12.
刘倩 《今传媒》2006,(12):10-12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能引发更大范围、更强兴趣的娱乐新闻,成为近年来各种媒体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和港台地区八卦新闻铺天盖地不同,大陆娱乐新闻发展初期,一直都在回避着“八卦”的内容。而当下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娱乐新闻的趣味、尺度也几经嬗变,如今已显现出一种猛烈的“八卦化”趋势,追踪、蹲守、偷拍,这些港台地区娱乐报道增加卖点的法宝已为内地很多媒体所采用。而今年喧嚣一时的“王菲产子”、“窦唯烧车”等事件,则让众多内地娱乐媒体向“八卦”进一步靠拢。《新闻周刊》更是将今年称为内地娱乐媒体的“八卦元年…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7月17日,上海《文汇报》刊发王向东的文章,批评绯闻现在非常走俏。在一些报纸版面上,绯闻是娱乐新闻的“主打产品”,简直到了版面“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状况。文章还说有的报纸已对刊登“自己的明星”的绯闻感到“不过瘾,就把国外的全文照搬,传播进来”。王向东在文中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而绯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绯闻不是新闻,也不可能是新闻。绯闻既不“娱”人,也不添“乐”。把绯闻误当做娱乐新闻,既是对新闻的践踏,更是对娱乐的亵渎。媒体上绯闻泛滥是一种不健康的舆论导向,绯闻失控是媒体的失职,更是媒体的耻辱。诚…  相似文献   

15.
覃辉 《声屏世界》2004,(7):51-52
2003年的“皇马中国行”热遍华夏大地,媒体之问也展开了近乎“疯狂”的竞争。多数的媒体都采用了娱乐化的报道方式,但在竞争中也凸显出某些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素养的现象,本文从娱乐化的报道方式中,探求记者在媒介事件中角色迷失的原因,并提出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娱乐化冲击下的职业道德应对。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闻系统“走转改”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一大批接地气、察民情、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诉诸于媒体,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新闻系统一派新气象.如何巩固“走转改”可喜成果,让新闻真正回归“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本色?本文试图从“诚心结交群众朋友、用心收集社情民意、精心做好民生新闻”三个方向,思考如何将“基层”走得更长久,“作风”转得更透彻,“文风”改得更端正.  相似文献   

17.
如今,电视日益成为强势媒体。因此,一些纸质媒体的记者认为平面媒体与电视相比,存在“先天不足”,无法与其竞争。纸质媒体的记者抓热点问题报道、事件性新闻报道,无法吸引读者关注。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固然,电视有其形声并茂得天独厚的优势。纸质媒体也具有可收藏、可复次阅读等优势,记者如能掌握目击式新闻写作技巧,使笔下生“画”出“声”,就同样能吸引受众的眼球。目击式新闻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新闻界出现后,并没有得到业界的重视,一些受传统报道理念影响较深的业界和学界“权威人士”,甚至对现场新闻(目击式新闻)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18.
柳林 《新闻世界》2009,(1):56-57
在当今的传媒界,娱乐似乎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即使是严肃的新闻也可以拿来毫无原则地娱乐,这对于社会大众的感知方式乃至精神价值判断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在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新闻娱乐化的不同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以更加全面地阐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给娱乐文化报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氛围: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民群众对娱乐信息的需求日增;另一方面,日益丰富的社会娱乐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报道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新闻报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表面的繁荣不能掩盖背后的问题。一些媒体充斥着八卦新闻、低俗新闻、虚假新闻,一味地强调吸引受众“[球”,已经使一些媒体的娱乐新闻成为社会诟病的对象。其实,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娱乐报道完全可以成为一道靓丽明快、赏心悦目的文化景观。它所蕴涵的娱乐元素和新闻价值能够给人带来乐趣和美感,能够给人知识和启迪,令人从中获得教益。事实上,业界已经认识到目前娱乐新闻的问题所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在为读者提供健康而又轻松活泼的娱乐新闻报道、满足受众多元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凭借对娱乐新闻报道的深度开掘主动引导受众进入更高的文化娱乐生活层次,既坚持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公信力得到加强,自身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增加和扩容,有限的新闻资源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新闻资源的共享性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态势下,哪家媒体能从有限的共享资源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独享”新闻,它就更具有竞争力。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新闻界悄然兴起:策划制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