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籍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魏晋时期。在生存的夹缝中,在生与死的痛苦煎熬中,在保节和保命的尖锐冲突中,阮籍茫然无措,举步维艰,内心充满了痛苦。具体说来,阮籍的痛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抉择的痛苦;二是良心谴责的痛苦;三是自救失败的痛苦。阮籍的痛苦是多重的。这其中还有孤独的痛苦、屈辱的痛苦。阮籍是暗夜里痛苦挣扎的独行者,是痛苦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2.
阮籍《猕猴赋》从内容上看,是以讽刺"礼法之士"为主旨的,而且也有自况自嘲之义。这种讽刺他人与自况自嘲,与《首阳山赋》《咏怀诗》等一系列作品,反映着阮籍在"以道统儒"思想转型中的痛苦和煎熬。思想转型的痛苦,既有时代风云突变的原因,也与阮籍的身份和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猕猴赋》也是猴类赋中的杰作;处于魏晋之际,其创作方式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分析《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形象,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阮籍其人极其性格的矛盾性,让人们窥见了阮籍既狂放又痛苦的时代形象,也从中显示了既声闻于当世又垂范于后代的魏晋风流。  相似文献   

4.
阮籍写于魏晋之交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矛盾。本文认为造成诗人痛苦矛盾的关键点在于他对时间的敏锐感悟,并且从阮籍对时光飞逝、今昔对比和渴望永恒三个方面感悟做出分析,探究其文化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阮籍的个性偏激疏狂,现实行为却圆滑世故;他毕生谨言慎行,理念上又执着地追求自然、任性;他时刻不忘标示自我,却从不打算走出现实权威的阴影。本文试图从阮籍的心理需要、性格矛盾、人格面具、人格缺陷等方面透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阮籍的个性偏激疏狂,现实行为却圆滑世故;他毕生谨言慎行,理念上又执着地追求自然、任性;他时刻不忘标示自我,却从不打算走出现实权威的阴影。本文试图从阮籍的心理需要、性格矛盾、人格面具、人格缺陷等方面透视其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宋永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18-122,128
阮籍在人们印象中一直以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嗜酒傲诞的形象出现。然而,阮籍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注意到其狂放的一面,忽略其性格中奋发向上、谨慎等方面。阮籍的性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具有较普遍的代表性,理解阮籍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在这些记录诗人政治感慨的诗中,阮籍用隐约曲折的形式表现了寓藏于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情绪往往愤激,辞旨往往隐晦。其中,《咏怀诗》(其一)写道: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阮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阮籍研究的内容及状况大致为阮籍的生平、性格及思想,阮籍诗文,阮籍与他人比较及阮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在这些记录诗人政治感慨的诗中,阮籍用隐约曲折的形式表现了寓藏于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情绪往往愤激,辞旨往往隐晦。其中,《咏怀诗》(其一)写道: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阮籍以其任情违礼而为人所赞叹,其事迹为人所传诵,然而,在其诗歌中,我们见到的却是一个内心充满忧郁与哀伤的阮籍。造成这种矛盾性格的原因是魏晋时期士人的觉醒,开始重视其生命与精神,而动荡的社会使士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王戎出身望族,同时又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阮籍相交,无疑是当时名士。但是他的性格却极其矛盾,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来相比较,都简直判若两人,实成疑问。下面就从王戎的性格矛盾来浅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3.
阮籍的人生智慧与痛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名人阮籍因为生活在黑暗动荡的时代,其理想与现实不能协调的痛苦、内心压押的苦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矛盾行为,贯穿其一生;而他又能苟且于乱世,不像当代其他文人那样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统治者的残害或杀戮,这些又体现阮籍人生中有着一种大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而作家在生活中的痛苦体验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源动力,更是形成其作品独特风格的根源。从创伤体验的角度来阐释阮籍《咏怀诗》的发言玄远的艺术魅力,以求能在他传统任诞不羁的形象中寻找一个新的阮籍。  相似文献   

15.
在魏末的士林中,阮籍保持独有的疏离感。他以恬其性、得其情为其情性理想,借以剖解礼法世界的虚伪,而其文学作品实为作者内心痛苦与挣扎的隐曲反映。  相似文献   

16.
阮籍饮酒与作诗共同的深层心理基础是积聚在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创意志。这种冲创意志主要体现在入世情怀、恨世情绪和登天情结这三个精神层面上。“阮诗无酒”恰好说明了诗与酒是阮籍实现其强烈冲创意志的两种各自独立的手段 ,而非一体。  相似文献   

17.
杜凤侠 《文教资料》2006,(18):39-40
阮籍的《咏怀》诗五言八十二首体趣幽深,寄言玄远,难以情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难于言传的痛苦,他的理想破灭后的心灰意冷,以及他寻求心灵静穆和人生完美的努力,然而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他终究没能够找到一条通向完美人生的道路,就带着遗憾离开了他执著爱恋的人生,然而这种求索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毕竟他在思考着是什么在压抑着人的本性,他对人生的哀叹,正是缘于他对人生的深情。  相似文献   

18.
阮籍出身世儒之家,有济世之志,但魏晋禅代之际独特的历史政治背景,使阮籍处于一系列矛盾的漩涡之中,本文具体分析了四组矛盾:“生”与“道”的矛盾,“仕”与“隐”的矛盾,“济世”与“遗世”的矛盾,“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阮籍终生徘徊于矛盾痛苦之中,他的内心世界典型的反映了正始时期知识分子惶惑、悲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史学对阮籍文学创作的影响非常大。阮籍在曹魏晚期参与编纂官修史书《魏书》,而编写《魏书》也成为他创作《咏怀》诗的契机。就诗歌内容而言,亲历魏晋政权更迭的经历形成了阮籍盛衰无常的历史观,在创作时他将这种历史观注入诗歌中,使其《咏怀》诗充满了无常之感;由于史学素养深厚,阮籍常用史学家的时空观念来思考人生,从而使其诗歌充满了时空感;此外,阮籍还以诗论史,使其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史鉴意识。就诗歌形式而言,由于文史兼通,他在创作时有时会模糊史学与文学的界限,将史书的体例引入诗歌中,从而形成叙、论结合的创作模式;在阮籍之前,汉魏文人多用“语典”,极少采用“事典”,由于精通史籍,他在诗歌中开始大规模运用“事典”。  相似文献   

20.
用非其志,使得理想与现实脱节,是纳兰容若一切痛苦的根源,并最终导致他悲剧性人生体验的产生,外化为对扈从生活的极端排斥与厌恶。真正决定纳兰边塞词抑郁感伤情绪的是词人个性,是纳兰“特别的性格”“狂热的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