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演讲与朗诵的区别,认为仅从主观感觉上区别是不够的,还应当从理性认识上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被戴尔·卡耐基称誉为最有感染力的演讲家之一的福尔敦·希恩主教,每次演讲时总是慷慨激昂地谈论自己有激情的话题,而他运用的技巧是喜欢在开头或结束时朗诵一段感人的诗歌。在演讲时巧妙地运用朗诵可使演讲言语生辉,激情洋溢,有推波助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演讲与朗诵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演讲是现实活动,朗诵是艺术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辨析演讲与朗诵的异同,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确有必要。尤其在当前信息时代,对规范全社会的口语交流,提高全社会的口语表达效果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孙增美  林建明 《师道》2011,(1):30-32
针对中学生普遍存在自学英语能力弱、死记硬背词句等现象,学校开展“快乐英语、说唱英语、饰演英语”特色课程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的英语朗诵、演讲、歌曲比赛,及英语沙龙、短剧表演等各种游戏,自发自觉地学习音标,掀起了自主合作探究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演讲和朗诵都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其界限历来为许多人所迷惑。本文从社会作用、主题和选材、角色身份、遣词造句、语调的处理、表达手段和词句能否变动等七个方面对演讲和朗诵的差异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英语朗诵与演讲课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课程,它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组织形式都还没有固定的指导思想可循,故目前的朗诵与演讲课的讲授还有很多弊端.针对这些课堂出现的弊端,文章依据一定的社会学习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给出了提高朗诵与演讲课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8.
正窗外的天空,显得有些迷茫。云儿悠悠地飘来,仿佛在和时间游戏。手拉手,又回到了那个令我难忘的下午。那是一次班队课,班长主持,让我们自告奋勇去讲台上作演讲。我们都知道,这次是为了挑选两个演讲好的同学,参加全校的朗诵比赛。所以,大家都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想参加,好出风头。而我却犹豫了。我知道,自己的朗诵水平一直不赖,经常获得老师与同学的表扬。可是,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我还从来没有尝试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2日,楚州实小举行了第二期"教科研大讲堂"活动。大讲堂邀请了淮安市职工演讲协会会长、我市著名演讲、朗诵表演艺术家许长春授课,全校二百余名教师聆听了讲座。活动伊始,许会长为参会者播放了他朗诵的《岁  相似文献   

10.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1.
案例:孩子小学四年级,学校举行了我爱家乡的系列比赛活动,有征文、绘画、演讲等比赛项目。女儿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年级组一等奖.她是个好强的孩子.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背稿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演讲比赛。孩子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她的朗诵、演讲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2.
演讲与朗诵     
演讲与朗诵有着相同的一面:首先,两者都是出于我口入于你耳,面对一定的群体,利用人的发音器官,把无声语言(书面语)变为有声语言向听众传播内容,运用姿态声音来打动听众的。这就要求演讲、朗诵主体口齿清晰,吐字清楚、语调优美,在停顿、语速、重音等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目的。音调须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有节奏之美。其次演讲朗诵主体都须讲究仪表、神情、姿态,必须合乎美的要求,衣着称体、入时、随俗,神情自然,姿态大力潇洒。再次都要有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做到恰当生动地表情达意、绘声绘色、声  相似文献   

13.
自尊感是人们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不自觉地、不停地评检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得出的结论使我们产生对自己的一种感觉,这些感觉就是自尊感。自尊感是指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应付生活的基本挑战,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和乐于享受快乐的成果。自尊感总体来说包括安全感、独特感、联系感、方向感、能力感等五个基本元素,其中安全感是指感到安全,受保护,能信赖别人,对将来发生的事不会感到忧虑;独特感是指认识自己,包括外表、喜好、  相似文献   

14.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5.
教育简讯     
教育简讯为在民族边远地区大力推广普通话,宁夏回族自治区语委会、广播电视厅于近日在自治区级党政机关干部中举行了一次普通话大赛。此次大赛内容分为朗诵(演讲)和微型话剧两部分,全区数十个厅局上至厅局长下至一般干部,积极踊跃地参加了这次活动。根据国家教委师范...  相似文献   

16.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巧妙而有效地利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开辟一个独特的活动舞台,让学生轮流扮演主角,表演朗诵、演讲、讲故事、唱歌、讲述知识专题等趣味性节目,可以奏响语文课堂的序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所教班级三年如一日地弹奏序曲,舞台表演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改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巧妙而有效地利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开辟一个独特的活动舞台,让学生轮流扮演主角,表演朗诵、演讲、讲故事、唱歌、讲述知识专题等趣味性节目,可以奏响语文课堂的序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所教班级三年如一日地弹奏序曲,舞台表演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改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朗诵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性格要强,但羞涩卑微,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做事的勇气和魄力。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弱点,我推行了课前朗诵的语文活动。朗诵相对于其他语文活动要求略低,只是在培养胆量的基础上进行“知识…  相似文献   

19.
翟俊玉 《初中生》2007,(4):20-22
即景生题,暗度陈仓 一上台就开始正儿八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如从当时的环境中看到听到的一个生动有趣的细节说起,然后过渡到自己的讲题上来。这样即兴发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去英语口试。侯考室里坐了近五十名考生。最后一排坐着一名女生,她一直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诵英文。她的发音虽不是很准确却感情丰富,毫不畏怯。在这诺大安静的教室里,她洪亮悦耳的嗓音格外清晰。她像是在进行一场激情的演讲,全然不顾室内还有像我这样的几十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