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教教材”崇拜教材,“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教教材”以教材为绝对权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停留在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在教材和教纲的框框中形成了对教材的一种崇拜、一种依赖、一种懒惰。“对课本知识很熟练,但是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则……”、“讲课带有随意性……”等评课评语,就成了“教教材”的注脚。“用教材教”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把教材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既把显性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多地透过显性知识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即是透过显性知…  相似文献   

2.
“迁移”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为钥匙,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因素,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和分析推理而获得新的知识。把“迁移”原理运用于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凭借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和推理主动掌握知识。我按照“迁移”的原理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设计练习,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应提高“共情”能力“共情”即“同感”、“感同身受”,是心理咨询中要求咨询师把来访者与自己的位置互换,全面的体认来访者这个私人世界中的一切,就好像在感受自己一样。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反应等,把自己划归到学生集体中与学生朝一个方向体验课程,双向共同发现课堂中优缺点。在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的个别差异及问题回答的表现对其感同身受,寻找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生长脉络和断层处。及时调整与辅导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出发点和有效点,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唯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为“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  相似文献   

5.
把教材用“活”。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僵化的教条 ,照本宣科 ,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大胆的取舍 ,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处理教材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以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把知识教“活”。不同课程的知识体系互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又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着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关系。要达到把知识教“活”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时 ,有必要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沟通 ,以帮助学生从跨…  相似文献   

6.
本设计凸现“用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一个范例。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了“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教材不是“超人”,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把一切知识都仔仔细细地述说开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数学知识编排,在很多地方都有简略、省略和概括性处理。这样,就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留下了许多特殊的“漏洞”空白。教师要吃透教材,及时把教材中深藏不露的、有价值的“空白”挖掘出来,使教材在“无中生有”中变“厚”,使教学内容在“无中生有”中“增值”,进而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且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教师“教”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关注学生成了焦点与热点,特别是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把学生这一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成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近来,学校一位语文学科带头人在执教《水乡歌》一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生命、和谐互动、活泼发展,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出教材,学到知识和方法,既运用又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侯登强 《福建教育》2010,(7):124-125
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即使关注教师也仅仅停留在关注他们的教学技能的层面。这样的关注导致教师、教材、学生的分离,使学生的成长处在尴尬的境地,教师也往往把教学“退化”成自己的一项技能。而在书中,帕克·帕默尔这样描写真正好的教学——“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总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认识和掌握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新知识进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中“求两数相差多少”一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转化为:求剩余”的问题,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减法概念去分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关系,找到解答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滕平 《山东教育》2021,(10):53-53
(一)找到内在关联把整个教学长段分为“教”与“用”两段,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抓住“内在关联”。此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自己去发现并找到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分清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和学生实际中所遇问题之间的关联。如果教师起点拿得准,又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学生就会较容易在教师的指引下,依托已有的知识架构或者生活经验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编码、储存,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知识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把“学科”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对于政治教师来说,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内容要“新”初中政治活动课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要紧贴学生生活,要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教”,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往往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却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除了认知需要外。更多靠的是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来进行,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关注学生的“想、说、问”做起。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是教材第一章“直线和平面”的最后一部分,此时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中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面面关系”中的“面面平行”和“二面角”,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材的编排体系侧重于逻辑体系,而反映认知体系较弱;再考虑到自己学生的特点,本课拟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实际、具体的材料来体现抽象知识的认知过程.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画法、记法及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一味地把教学的重心指向所谓的知识“核心”,阻碍了学生向学习目标深处的追溯,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高效课堂”的背后埋藏着未被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理应在关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追问“核心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纵深建构和深刻理解。一、从关注怎么看到关注看什么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教材,只要学生学到分数,  相似文献   

17.
自学能力就是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就能起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培养自学能力中,要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还要把新课内容当作新信息的思想,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9.
陈赛 《广西教育》2010,(31):45-45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相交与平行》的第一课时中,“画平行线”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法是教师精炼、准确地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就像焊工一样把知识牢牢“焊接”在学生的头脑中,老师的焊接技术高一些,学生掌握就相对好一些。但是这种教学关注的只是操作技能,学来的知识是零散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的意识,要面向全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为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怎样才能用活教材呢?一、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地使用教材传统的小学自然教学,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关注较多的是知识而不是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学二年级的《分一分》一课时,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认识了分类方面的知识,教师以讲解演示为主,直接向学生灌输分类的方法,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