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写是指作者用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九百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这篇仅有三百多字的散文,何以被后人传诵不已?不只是因为被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所感动激励,还因为它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那言简意赅、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更为后人赞叹不已。笔者就文章的景物描写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话题由来] 写事,特别是写活动的文章,可以说不能没有场面描写,而场面描写又离不开“点面结合”。面,就是指一个场景的全貌,包括天气、景物、人物、气氛等等;点,指场景中的个体,也就是具体的某个部分。点面结合,能使读者既对场景有全面的了解,又能够了解某些具体的情况,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同学在描写场面时,要么只写“面”没有“点”,不能给人具体的感受;要么只写“点”没有“面”,让读者感受不到场面的整体气氛。这样的场面描写是不成功的。下面来看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4.
邵彤 《小学生导读》2015,(Z1):34-35
作文中的“面”就是文章中的全局,“点”是指局部和重点。无数个“点”构成一个“面”,“面”好比芝麻饼,“点”就是饼上的芝麻。抓“点”就要分写,具体地写,像画画般细细地描绘。而作文不生动,常常是由于“面”中缺了“点”,或是“点”描得不精彩,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5.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三处景物描写,这三处景物的对象、色彩、意义不同,体现着作者心境的变化,对生命理解的境界的变化,可以说“作者的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第一处主要描写地坛的衰败。“剥蚀”指光彩夺目的琉璃风化剥落;“淡褪”指鲜艳的朱红变浅褪去;“坍圮”指雄伟的城墙崩塌;“散落”指富丽的建筑分散零落。地坛作为明清两朝的皇...  相似文献   

6.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经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阕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这首词通过暮春景物勾出作者的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相似文献   

7.
何谓意境?《辞海·意境》条曰:“意境一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意”和“境”两方面。“意”即“情意”,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形象”由“形”和“象”组成,原指事物的外形和相貌,诗歌中的形象则是指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生活画面。意境是诗词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 阅读本文,需要理解、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者是怎样描绘沿途所见景物的?每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二、标题中的“偶拾”二字是否说明作者笔下的景物纯系偶然所得?为什么? 三、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怎样运用众多的比喻“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 [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9.
刘春根 《教师》2011,(25):33-33
“动情点”是指记叙文中最能表现主题、感染读者的典型场景,构思记叙文,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一、精心描绘“动情点” 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场景,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人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如《背影》写父亲送“我”上学,作者对父亲买桔子的典型场景作了细致的描写。语言:“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相似文献   

10.
摄影天地     
《晨雾弥漫新安江》的拍摄地点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订丁下涎镇。 摄影,是利用点、线、面、光、影、色等种种形式美的因素触动作者的美感、情感和意感,进而“化景物为情思”,引发构思立意。散射光作用于景物,能造成色彩的迷蒙感,线条的隐约感,形体的柔和感。  相似文献   

11.
<正>【开窗启思】绿色的原野上,一朵红花点缀其中,便会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把这个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便是"点面结合"。所谓"点"是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是指对人事景物的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述和"面"的概括描述的有机结合,能够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描写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就描写的方法而论,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  相似文献   

13.
一《道士塔》的开篇并不怎么突兀,只是以通常的游记手法从“面”上介绍了莫高窟大门外的“塔群”。作者用“破落”和“悲凉”点明了景物基调,然后将笔触指向其中一“点”——王圆箓的墓,于是引出了故事的全部和情感的生发。“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一句,对王道士作了是非判定,要言不烦、明确无误,为全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对王道士肖像的描写和来历的补说,与“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形成比照,作者的情感取向一目了然。“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中的“不幸”用得非常妥贴,突出了历史的严重错位和民族的无尽悲哀。面对…  相似文献   

14.
写自然景物,常常会流于“自然”。对自然所作的一番描摹,如同绘画一般,不是“工笔花鸟”式的细腻刻画,就是“写意山水”式的狂放泼洒,似乎这就是自然景物描写必须恪守的“文章做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作者的思想修养、感情陶冶、生活阅历以及种种心理因素不同,必然产生审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经过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是作者“灵魂”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诗情画意”是散文家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因而许多散文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在散文中作为作者抒情发感的载体,往往被描写得非常美妙,或者别有情趣。这是因为作者对写入作品中的景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写景不当的毛病。大抵说来,其病症有六种:  相似文献   

17.
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很多,而对于有些要落实在地图上的知识点来说,最好选用地图参照物方法。 一、参照物方法的运用 地图中的参照物有点、线、面。点是指工业中心、矿产基地、城市、港口等。“线”是指经纬网、山脉、河流、交通线等,“面”是指  相似文献   

18.
编辑叔叔:我感到写景的习作不会写,写不出“风景如画”的文章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泾河镇西安高新泾河小学四年级马文韬景物描写一般指的是对自然景致的描写,但也有把所有的环境描写称做景物描写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而使作者或习作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抒发。这样,文章的真实感增强了,中心思想也会更加鲜明。任何景物描写,都是为人物和文章思想服务的,但是“为写景而写景”却是我们大家常常爱犯的“通病”。请看下面《快乐的一天》这篇习作中的一段:天灰蒙蒙的,又是一个阴冷的一天。路上,行人都缩着…  相似文献   

19.
纳博科夫说过:“细节就是一切。”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细节分为静态细节俏像、服饰、景物、场景)和动态细节(语言、行为、心理)。无论是哪种描写都不是随意出现在文本中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出现,能更好地表现文本,传达其内在的深层意蕴的。  相似文献   

20.
“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动”即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是静态.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静态描写,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动态描写,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达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