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其中的情指的是道德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内部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他还认为个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情通则理达,道德情感可以促进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那么,如何在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体会到,以情有情,以爱换爱,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我总认为我已经是老师、大人、长者,学…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班主任对后进生问题,首先要模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要转变他的思想,首先又得让他愿意听你的,这就要动之以情,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他也接受不了。这是我转变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个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这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感言,也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积淀.王老师在语文教学课上,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刘治强 《甘肃教育》2011,(14):93-93
高中阶段的女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较之小学、初中阶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到一些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她们则表现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怕脏、怕晒、怕他人嘲笑、胆怯、学习兴趣不高等。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高二分好文理科之后,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很困惑:该如何走入他们的内心?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服从我这个年轻的班主任?组织哪些活动才会让这个集体充满凝聚力……还没有见到学生甲之前,我就已经从他高一班主任的口中知道了他的一些特点:不爱学习,我行我素,喜欢打电脑游戏,有一定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进步愈加显出素质教育之紧迫。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职责。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身心、素质潜移默化地得到全面提高呢?我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以情育人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8.
刘桢,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丞相掾属,具有“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的品格。他的五言诗在当时非常有名。以风格道劲而著称。但这首抒发对友人徐干怀念之情的诗,却写得清丽绸缪,细腻感人。  相似文献   

9.
以情育情     
蓉蓉小朋友这样的情况我也曾遇到过,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想在这里和章老师以及蓉蓉家长一起思考几个问题,也许可以找到突破难点的线索。【问题一】幼儿懂道理就一定会自我管理吗?相信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小朋友:他们安静甚至羞怯,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好。他们听话、守规则,从不“越界”,是让老师“非常省心的好孩子”。这样的幼儿有什么样的需求尤其是情绪情感需求,他们如何释放情绪、表达情绪,往往不能引起老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祖孙情     
我那15岁的孙子雅各布一直在挣扎度日。他两岁时父母离婚,9岁时他的父亲(我的儿子)去世了。他妈妈再婚,而他与继父无法和睦相处。他多次离家出走。最后法院安排他住到了姨妈家。他姨妈本身已有3个孩子要抚养,够忙的了;所以雅各布每个周末都会来和我一起过。有个星期天,当我开车送他回去时,他突然脱口说:“奶奶,我好想和您住在一起!”“我不知道,”我闪烁其词地说。我想起在我的3个儿女10来岁时抚养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晚间不许他们外出,对一些事争论不休,还为他们的家庭作业操心不已。“雅各布,我已经68岁了,我没把握是否还有精力来照看…  相似文献   

11.
二胡情     
在我家的胡同里,住着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老人,他白天出去捡垃圾,晚上就住在胡同口的一间破房子里。听人说:他的家在东北,但他从不回家,他的家人也从不来看他。“为什么?”我好奇地问,那些人却总摇摇头。我下定决心要亲自问个明白,可就是一直没有勇气。我犹豫了好久,终于有一天,好奇心打消了我的一切顾虑。那天一放学,我就  相似文献   

12.
阮惠玲 《湖南教育》2004,(24):16-17
学校管理要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德育与审美创造融为一体.做到以美育情、以情治校。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4.
高二分好文理科之后,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很困惑:该如何走入他们的内心?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服从我这个年轻的班主任?组织哪些活动才会让这个集体充满凝聚力……还没有见到学生甲之前,我就已经从他高一班主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王维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应着重引导学生设想诗人独处异乡的情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为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的是从图入手,以情导读的方法。首先出示一幅《别亲图》,我提示说:“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同学们纷纷发言:“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他的大哥含着泪说:一路保重身体,到了京城捎封信回来。”这充满深情的推想,为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想家乡!”“想亲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大多都是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的。怎样才能透过形象感悟作品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思想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必须渗透情感教育,以情激趣,以情导学。一、朗读领悟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浸润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名作如果都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自然会沉醉于文字所塑造出来的优美意境中,并在这沉醉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Ⅱ耒语言,感悟出作品的深刻思想主旨。如教学《白杨礼赞》时,在范读课文前,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生长着一种树,它就是白杨树,这种树极其普通,极其平常,在道路旁,在田野边,我们随处可见,请问我们在看见了这种树时有没有什么感想,瞬间有没有触动过你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散文《白杨礼赞》,看看作者在猛然看到这种树时有了怎样的感想,白杨树挑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唤起了我的朗读激情。我的范读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教室里鸦雀无声,虽然还没有深入地分析课文,但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已经从课本上站立起来了。这为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体味白杨树的像征意义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山初情     
郭亚飞,男,61岁。中等身材,瘦削,偏黑。虽戴一副眼镜,可一点也没有知识分子的味道,走在街上,一般不会把他看作是教师。我是从作家协会的一个朋友那里了解到他的。朋友说,你在教育系统,你应该了解他的,哎呀,他的经历可复杂呀。我回来问数学教研员。他说,怎么会不认识,我们每天都见面。他是我的太极拳师傅,他每天都在教我打拳。可严格嘞,如果我两天不去,他就马上打电话来催,毫不客气。再问数学教研员:“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我想和他聊聊?”“这个人你算找对了。没问题,闲话一句。”停了停,他又说:“不过,有件事,就是他两个孩子被大雪压死的事,你最好不要主动提起。这件事,每次说起,他都会禁不住流泪。据说他现在还每年都为这两个孩子上坟。”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不能忽视人的情感,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用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我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7年,成为了一千多名孩子和众多家长的知心朋友。我和许多班主任同仁一样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要用真情感染孩子们,感动家长们,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倪斌 《成才之路》2013,(35):77-78
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浓厚的情感特点,是一个始终贯穿着情感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对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效率和阅读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明 《文教资料》2006,(16):17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实效,构建理想课堂的关键。一、良好的开头——激活学习兴趣点良好的导入如同一种华彩乐章的“引子”或“序曲”,一部精彩话剧的序幕,一处风景胜地的前门通道。它会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艺术地处理“导入”环节,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氛围,就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聪明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