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心全意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7.
唐立 《小学生》2010,(7):34-35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下面笔者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主动提问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严守纪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运用课堂语言的习惯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主动地去学,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即便目前的学习状况不是多好.在将来其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那么,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4.
李国庆 《学子》2012,(8):37-37
小学语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能力的习惯。为达到此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做法。只要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睛...  相似文献   

15.
吴慎华 《云南教育》2002,(7):18-18,19
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经后天养成的。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克服,坚持达到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由于学生对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更可以让学生积累实用的语文知识。通过从小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到趣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阅读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贺锋 《现代语文》2006,(10):40-4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议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议论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的习惯。强调自主学习,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当今世界环境和国人的处境去思考与领悟,主动地去质疑、探究。让学生多读、多思、多领悟。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爬滚打,去阅读、思考、讨论、理解、感悟、质疑、辨析,去"习得之",而不是仅仅靠老师的教。教师虽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是读书不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因而要想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曾玉娟 《广东教育》2006,(11):30-30
“得阅读则安天下”之说虽较为偏颇,但却说明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以下两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加强方法训练,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