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中国的教师大多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而美国的教师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  相似文献   

2.
一、引导学生再现过程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意识的,有时尽管掌握了学习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学习的过程是合理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有时,学生的思考及回答带有独创性,自己却对刚才所采用的思考方法和步骤无所认识,学生对于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的各个环节更模糊不清。在这样状态下,学生掌握了学习结果只达到“学会”,而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没有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即“不会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会展示合理的学习过程,用“再现法”体现过程的优化。 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海底世界》一课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时,是这样教学的: 问题一:这段写了海底的什么?有几句话?  相似文献   

3.
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创设多样化问题和多元化启问,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情境中主动表达和积极交流,围绕课程知识难点、个体差异及群体讨论需要,突出问题设计、自由选择问答、多元争辩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回答,便于学生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表达规则。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 :“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 ,突出一个“导”字。“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掌握学习方法 ,还离不开教师的“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一、导之善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是“导”的首…  相似文献   

5.
沈钢 《科学教育》2004,10(6):43-45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设计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如果学生稍有“越轨”现象,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点拨”,直至学生答出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为止,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呆板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而目前我市推出的二期课改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维从疑问而始” ,因问题而进行思考 ,由思考而提出问题 ,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问题” ,学生背“问题”(答案 )状况 ,就必须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提问 ,求疑解惑。一、不问现象严重第一 ,现在的中学生 ,因受“学会”教法的影响 ,在他们的脑海里每科知识主要是一个教学模式获取的。此模式为“教师问 (讲 )———学生答 (记 )”。就是教师先把问题“标准答案”解答、讲解给学生 ,要求学生“掌握、理解” ,然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 (或搞题海战术 )。在此模式…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为此,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本文就“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教师“释疑”要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释疑”要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协调广西南宁三中黄河清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障碍喜欢请教老师.这时,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障碍的原因,矫正他们原有认识上的偏差,充实、完善他们对问题分析、发现、创造的过程,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导入、新授,直至小结,都注重从认知结构方面考虑。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整体,分解成部分,再综合成整体,在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中,将书本上的知识化作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使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融汇贯通。本文着重分析下列这道题,在学生作业中的出现的几种不同证法。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获取教学信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提问变得有效,如何改变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这一现象?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提问的切入点教师合理的提问切入点关系着学生回答问题的兴奋点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如果教师的提问切入点不正确,学生就不愿意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预料之中 ,有的则在预料之外 ;有的问题有回答的必要 ,有的则无讨论价值。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我以为原则上得给学生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角度可以灵活 ,内容可有详有略 ,但必须真诚 ,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从而保持并加强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对于虽然有价值 ,但只要学生认真读读书或稍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读书不细”或“不动脑筋” ,而要用激励性的话语引导他们去再读、再想。只要他们读出来或想出来了结果 ,自己就会认识到遇事多想的重…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最原始、最细小的问题,随机应变.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储存知识转变到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敢于批判、标新立异.是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学生提出“祥林嫂的身价”问题。王老师马上改变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找出课中的相关数据,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师生真切体会到了祥林嫂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其悲剧的社会根源。学生提出祥林嫂的伤疤,老师又适时引出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的伤疤问题,直至揭示出伤疤的象征意义。在这堂课上,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共同的探讨、合作。也许学生的回答有漏洞。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积极探索,成为思、做、评的主体。他们学会了怎样读鲁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徐海霞 《课外阅读》2010,(11):122-122
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己任,不仅要丰富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还是启迪学生心灵,挖掘学生情感因素,完善他们的思想意识,规范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数学课一般是较枯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以疑激趣。学生只有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前,采用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位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8+8+8+8+8=?”我不加思索地说出了结果。学生对老师的迅速回答十分惊奇,想知道为什…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问”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问题中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三是要使所设计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推广到其它情形中去,具有一般性;四是问题具有多种解决办法。要使课堂的每次提问都成为“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掌握激发“问题”的艺术。1郾摆出矛盾。即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进行设疑激“问”,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认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 ,只有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 ,才能对他们的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起作用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 ,才能有效地把数学知识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 ,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就能为今后终身学习 ,不断认识客观世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那么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现在的学生不是缺乏想象力 ,而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制约着他们发挥想象力。把他们解放出来 ,让他们重新张开想象的翅膀 ,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 (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 ) ,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一则材料说 :“有一个小学老师问学生 :‘雪化后是什么 ?’有学生回答化成水 ,有学生回答变成水汽 ,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但当有一位学生回答雪化后是明媚的春天时 ,却被老师否定了 !”…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智对语文教学的生成,及时巧妙地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的“生成”更有深度、更有智慧,在“生成”中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验学习的乐趣。当今的语文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课题,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