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人对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作了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为读者的欣赏开辟了新的蹊径,但由此也引出了歧义,“床前明月光”之“床”的解释,成了分歧的焦点,进而影响到整首诗的艺术境界。 《名作欣赏》八三年第三期,刊登了张宏生《〈静夜思〉》一文,对“床前明月光”作如下理解: 一般说来,圆月最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也就不妨将其想象为彼时彼地的情景。月明而又洒光于床前,由此可以想见夜之深,夜深而又于床前见明月,则游子之不寐就见于言外了。这正是古诗“忧愁不能寐”的意思。 显然,张宏生认为“床前明月光”之“床”是供人睡眠之床了。  相似文献   

2.
程玉庆 《学语文》2002,(5):20-2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这自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其中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一般都解释为“睡床”,但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释为“井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历来教参上注释为“睡觉的床”.我认为,此“床”应  相似文献   

4.
李白《静夜思》诗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字释义,在当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睡床”说、“井床”说和“胡床”说.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经多方考证后,认为“睡床”说更合乎情理.以下从两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5.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6.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学者中有四种解释:一曰卧具;一曰坐具;一曰坐卧具;一曰井上围栏。笔者通过对“床”这个概念在古代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比较及对全诗意境的分析,认定“床”当为卧具。  相似文献   

7.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问小学生其中的“床”作何解释,他们也会说:“这还用问,睡觉的呗!”确实,李白的乡愁,由静夜而来,而静夜中的李白,此时又没有在户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在“床前”静思,那么此“床”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种坐卧之具。难怪历代注释家对“床”只字不提,从编《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  相似文献   

9.
李白名诗《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名句,并成了著名的成语“青梅竹马”的出处。对诗中的“床”字,人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以为就是寝室中平时供人睡觉的床,一般并不深究。而“床”的另一解为: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愚以为认真思考起来,本诗中的“床”,它亦并非是指一般人家寝室内的床,而是指古金陵城内长干居民区中水井的井栏,即井上所设之木架,用以安放提水的桔槔(即吊杆)。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作何解释?不少教师在解释“床”时都指出应作卧具讲。而我们认为:这里的“床”作卧具解释是不恰当的,作井沿、井栏杆讲更合理些。如果大家对我国古代的民俗和“井”在古时的深刻含义作一些探究,也许会赞同我们的观点。“床”不作卧具解释的理由如下:1.我国古代的窗子还未能安装上玻璃,人们为了防风御寒,一般都要给窗户蒙上一层纸。这在一些武侠片中可以看到,一些江湖侠客在漆黑的夜晚,用手指沾一点唾液,轻轻把窗户纸戳一…  相似文献   

11.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字,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  相似文献   

12.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烩炙人口的小诗《静夜思》。历来,诗中的“床”字皆释为睡觉之床。然而,我总觉得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在古汉语中,“床”字一般有以下四种用法:一、卧具(即睡觉之床)。如《诗经》“载寝之床”。二、坐具。如杜甫诗“乘月坐胡床”。三、井栏。如古乐府“后园凿井银作床”。四、器物的架。如笔床、琴床等。我们若把  相似文献   

14.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2008年初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另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胥洪泉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针对马说的不足之处展开批评。胥文说,把《静夜思》中的“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难道说到“床”,就一定是睡在床上吗?  相似文献   

15.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16.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千载流传,可谓妇孺皆知,明白如话。然而,历代注者译者,皆以诗中之“床”为“卧室之床”,谓诗人是在“旅舍”望月思乡,此解实为大错。试  相似文献   

18.
读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弄青梅”,忽不明白。小女孩折了一朵花在门外玩耍,小男孩怎么胯下骑着一根竹竿在床边绕圈?难道床在门外吗?又看李贺《后园凿开歌》:“井上辘轳床上移,水声繁,丝声浅。”让人不解,井上的辘轳怎么会在睡觉的床上边移动?经查《辞海》,才知床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井上的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形容用银做的井围栏,用金做的水桶。  相似文献   

19.
李白雅称“诗仙” ,其“斗酒诗百篇” ,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不少是千古传诵 ,老少皆吟。《静夜思》即是。因诗文所构筑的美妙意境和包蕴的人之常情 ,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今不知其意者甚少 :诗人旅居在客栈里。晚上 ,他看到从窗户照进来洒在床前的月光白似秋霜 ,于是抬头仰望 ,只见圆月高悬 ,不由低头怀念起远方的家乡来……一年一年又一年 ,老师们也都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曾经有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引用《静夜思》时把“床前明月光”改成了“房前明月光” ,他说月光照在屋里怎会联想到霜呢?他的确言之有理。我想堂堂大…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因其简短通俗而广为流传。说其通俗,是指诗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么明明白白。于是也就是没人再去对它品词析句了。可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想当然上,对本诗中“床”字的理解便是典型一例。 翻开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9页,由诗文插图可见,诗人正手捻胡须,静立窗前,举头望月,其身后是床、枕及墙上条幅。显然,图中所示的“床”就是指睡觉的床。这种理解对不对呢?我们稍加推敲就不难发现,睡觉的“床前”虽然可以常见“明月光”,可诗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