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术创业包括多种类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加强学术创业模式差异化成因、相互关系和转换机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政策应用价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角色认同、注意力基础观、资源编排等理论,从注意力分配结构、资源编排方式、行为三方面维度,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从动态过程视角,探究角色重构与学术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学术创业多种类型可由学术创业者角色认同、注意力焦点和资源编排方式三个维度特征来界定。学术创业者的自我角色认同是决定其学术创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学术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术创业者在接触和了解市场过程中推动角色重构,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方式。角色重构过程中,由于价值导向、资源编排模式转换,促使其学术创业具体方式发生转变。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分析模型解释学术创业模式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各类模式的内在关联,描述学术创业模式转换的时序性特征及驱动机制,深化了对学术创业发展规律的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学术创业政策环境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创业者双元价值内在逻辑冲突对于初创期社会企业发展的影响尤为关键。本研究以12个已经具有相对完善治理结构的社会企业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在双元冲突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社会创业者角色身份和价值身份两个关键要素,探究单一型、混合型、平衡型社会创业者在社会创业意图、机会识别、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策略,并从社会创业价值平衡的相对平衡性、绝对强度两个维度,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创业者如何构建双元价值平衡模式。研究结论不仅为社会创业的多元选择和策略提供了解释依据,而且为社会创业者的创业路径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彭伟  符正平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51-1860
海归创业者是当前中国创业浪潮中最为核心的主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与才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以十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为研究样本,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海归创业行为过程进行归纳性分析。研究得到了海归创业行为过程的关键构成维度:(1)海外经验及宏伟梦想是推动海归创业的关键要素,但需要在坚强意志力以及合适的时机下才能真正开展创业活动;(2)机会发现、机会创造是海归创业的关键行动,这些行动需要通过双重网络嵌入、创新行为以及双元管理等策略进一步深化;(3)海归创业行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研究结论拓展深化了本土创业管理理论,对当代海归创业者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表明,从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中恢复是后续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创业者在认知与动机层面上缓解/增强负面情绪对创业学习的消极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关注情绪成本对于双元学习的负面影响,并引入反事实思维,即个体分析和解构以往事件的思维过程,作为影响消极作用的边界条件。通过199份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不利于后续创业学习;创业者采取自我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与探索式学习的负向关系;创业者采取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对利用式学习的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启发创业者辩证地看待创业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通过思维培训和情绪管理策略调整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更高效地从失败中学习获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具有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者心理安全感、促进信息传递以及激励创业合作等作用,是影响创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差序格局”较为突出的农村地区,创业者在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时往往面临着棘手的人际信任问题,但现有文献对于农村创业者如何构建人际信任却缺乏探究。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CCTV《致富经》栏目有关创业者遭遇和解决人际信任问题的52个创业故事进行编码分析和理论提炼。研究发现,首先,创业者在农村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源自社会制度、个体特征和互动经历的信任问题;其次,获取认同意愿、利用第三方媒介、采取可信赖行为以及进行情感沟通等行动机制及其组合有助于创业者解决不同来源的信任问题;最后,采取上述行动机制及其组合亦有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信任和/或情感信任。本研究构建的“信任问题情境-信任构建行为-信任结果”理论框架丰富了农村创业情境下的信任问题研究,并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兴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我国创业情境特征在发生变化:创业领域向新兴产业转移;经营模式往团队项目形式发展。聚焦于传统行业和个体学习行为的创业学习理论面临新挑战,创业学习的概念模型需要修正。基于创业学习与行动学习理论,本文提出创业行动学习新构思:创业者通过社会互动方式来解决创业问题进而促进学习的过程。遵循亲验学习理论,本文建构创业行动学习的过程框架,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该概念模型。通过对新兴产业三个创业案例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创业行动学习受创业问题驱动,是由体验搜集、交互反思、系统整合和行动验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螺旋上升模型。文章最后深入讨论该过程模型产生学习效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永东  蓝雅  刘榆潇  卫武  贺远琼 《科学学研究》2022,(7):1254-1262+1284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亲社会性视角,关注创伤个体的积极反应与创业之间的联系,依据多案例研究范式,深入挖掘不同类型组织中个体创伤对其社会创业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亲社会性在社会创业者由创伤到创业的全过程中发挥关键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创伤个体从产生意愿到采取行动帮助创伤群体缓解危机的过程中,亲社会性加速创伤经历者向利他施助者的转变;在创伤个体试图通过社会创业帮助更多的创伤群体时,亲社会性加速利他施助者向社会创业者的转变。本文将创伤引入机会开发模型中,深挖亲社会性调节下源于创伤的社会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丰富了社会创业机会开发研究成果,为社会创业者践行创业行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学术创业者如何实现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以三位学术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叙事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考察了学术创业者自身的决策逻辑对其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会同时作用于学术创业过程的每个阶段,二者相互协调能够实现优势互补;(2)学术创业不同阶段的主导逻辑会随着不确定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高校的科研实力与资源支持能够促使创业者使用效果逻辑进行决策;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和先前经验能够促使其采用因果决策逻辑;(3)学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决策逻辑维度展现出不一致性,即使在使用因果逻辑进行决策时,创业者对意外事件也不会采取回避态度。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学术创业和效果理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学术创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与组织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创业情境的不确定性剧增。面对混合型组织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双元目标的持续张力,社会创业者自身的身份认同模式不再停留于线性的、双元的、单向的关系,而是更为复杂、多元和混沌的多重身份“纠结”状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44位社会创业者的访谈与交流、自我表述、社交媒体分享等数据,通过他们对社会创业过程的“自我叙述”,识别出社会创业者的3种多元身份,即个人身份、角色身份、组织—社会身份,以及生产型、孕育型、种植型和共生型4种多元身份建构模式及其心理机制,并进一步发现了不同心理机制下创业者平衡自我身份建构需求与组织合法性追求的多元身份整合结构。本文基于社会创业者多元身份视角探索性地解构了社会创业者所面临的多元身份管理挑战,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了社会企业家的创业过程,为政府及相关机构设计社会企业家支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助于指导社会企业家的心理调节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大量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创业者的在创业情境中的认知过程与非创业者不同,具有特异性,但这一过程的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的揭示。文章以典型的新农人创业案例为突破口,在微观叙事视角下通过扎根研究方法,深入识别新农人创业过程中的认知特征,构建我国现代农业创业情境下的新农人创业认知系统概念框架。经过编码分析,文章确立了9个主范畴,分别为外部情感和信念、内部情感和信念、实践探索、创新行动、开放交流、产业认知、亲友态度、政府角色和风险态度。在这9个主范畴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农人“主观信念-行动导向-情境交互”的认知系统概念框架,并认为主观信念是认知与行动的内核,为创业者的创业决策和创业行动提供心理支持;行动导向是促发认知进程的动力机制,创业者通过行动表达信念,诱发认知循环,促进认知深化;情境交互是是创业者在具象化的创业情境中,藉由创业行动表达主观信念过程中与客体产生的交互,产生情境化知识,推进情境化认知演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NCA与fsQCA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实证考察了个体认知因素与个体资本因素影响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构成了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必要条件。中小创业者选择效果逻辑有3种驱动机制,分别是自信的创业新手型、内外混合认知主导的创业新手型、内外混合认知主导型;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也有3种驱动机制,分别是内外混合认知主导型、内外混合认知加持商科教育型、自信加持商科教育型。本文所揭示的中小创业者选择决策逻辑的一些新特征为反思和改进创业决策与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未来深化创业决策逻辑的研究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行业转型和大数据驱动的创业环境使得信息这一机会要素在创业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信息因素对创业行动的影响,却较少关注特定情境下创业行动对信息的作用。基于苹果应用商店这一重要平台来收集创业者的行为数据,试图研究互联网情境下两类创业行动(快速行动和多重改进)、信息获取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行动和多重改进均促进了信息获取,并且信息获取在两类行动和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3):141-144
基于工作经验框架,探索职能经验、学习目标取向与创业经验的定性成分——艰巨工作体验对创业行动学习行为的联合效应。基于175份新产业创业者的数据,研究发现,新兴产业背景下,职能经验间接对创业行动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该影响取决于过程中的任务艰巨体验;而创业者的学习目标取向的影响较为直接,较少受任务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飞  王大海 《科研管理》2011,32(12):53-60
促进科研人员转型为创业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手段,但关于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路径的研究较为少见。运用角色认同理论,构建了一个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路径的理论模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重点对两个科技创业者从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实际路径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与剖析,提出大学驱动的矛盾创业者和反复型创业者两种创业路径。跨案例研究讨论了两位科技创业者的初始条件对创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科技创业理论,对科技创业者角色转型和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逐步在国内兴起,本文从"角色"理论的视角重新看待翻转课堂下的师生角色,分别从角色身份与角色扮演、角色互动与角色冲突三个方面阐述师生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均是角色的集合体,在翻转课堂内扮演了多重的角色,其角色扮演符合其角色身份,本文则对这些角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在角色的"光环"下进行着必要的角色互动来维持翻转课堂的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角色冲突不可避免,分为个体内部角色冲突与个体间角色冲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只有师生间进行了优质的互动,并且及时有效地处理了冲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创业者元认知体验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动态改变的环境,在决策中依赖于过去独特的经历、情绪和直觉的程度,是重要的动态认知能力.创业者所处的创业环境是不稳定和复杂的动态环境,创业元认知体验有助于创业者的战略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创业企业的成长和成功.本研究运用203个创业者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元认知体验对创业学习和...  相似文献   

19.
创业平台和技术创业型企业是原创技术孵化的关键主体,其共生关系的形成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聚焦于创业平台对技术创业型企业的单向资源供给,或内部资源整合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忽略了资源共生对提高孵化效率、实现价值共创的关键作用。鉴于此,选取Y Combinator、创新工场、概念证明中心进行案例研究,剖析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的共生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表现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螺旋上升的共生演化过程;(2)多元化资源收益驱动创业平台与技术创业型企业共生关系的形成,其中技术资源收益促使创业平台打破局限于经济收益的互惠共生,步入技术资源拼凑的偏利共生;(3)构建横向创业链和纵向创业链是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形成寄生、偏利共生、基于经济收益互惠共生关系的实现路径;创业平台拼凑共生资源、协奏形成资源结构化,并嵌入横、纵创业链集成创业网络,最终实现网络资源获取的互惠共生。研究结论明确了共生资源收益和创业链构建、资源整合对驱动和实现共生演化的关键作用,为形成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的互惠共生,促进创业平台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化,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俊  商波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199-207
聚焦高校教师群体,探讨内外部创业环境对兼职创业行为的影响.借助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解析各类创业资源对高校教师创新驱动型兼职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资源和高校教师创新驱动型兼职创业活动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现阶段我国高校兼职创业者呈现较明显的创业群体和创业模式特征;(2)创业时间资源和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