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面演示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你会发现什么现象?根据实验可以看到,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从而说明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密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不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有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内容。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想想做做”的问题: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有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的内容.一开始有这样一个"想想做做"的问题: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学内容需要插入一个表格 ,根据现场测量的数据 ,自动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 .例如 :“密度”的教学中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 ,测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然后计算两者的比值 ,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并得到物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在制作课件时 ,我们无法预知实验数据 ,也不能先输入一些数据 ,故无法直接插入电子表格 .有的教师就利用其他软件来制作一个空的表格 ,并在实验时输入相应数据来完成这个教学要求 .相对来说要求比较高 ,使用时操作比较复杂 .笔者通过研究 Power Point自身的功…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现行新教材和旧教材都是采用的用天平测出不同体积的金属块的质量,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求出每个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又换用不同木块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它们的质量、体积,然后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由具体数据分析得出密度概念。学生容易误解成只有固体物质密度才是这样。气体、液体物质的密度是否可以这样呢?为了避免学生误解可再增加三个实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四个实验: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思路当发生汽化、液化现象时,气体一般很难直接观察到,学生理解也容易产生困难。因此,在设计本实验时,笔者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汽化、液化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奥斯特演示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通常的做法是把一根水平放置的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铁的上方,当给这根导线通电时,会发现小磁针立即发生偏转,并转向东西方向。该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由于小磁针较小,又在桌面上做实验,故可见度很小,实验的观察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让实验在微机展台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只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通过吸管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哧的一声,沿直线迅速竖直上升.这个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什么呢?反冲运动!注意,实验时选用的气球要稍大一些,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思路 当发生汽化、液化现象时,气体一般很难直接观察到,学生理解也容易产生困难.因此,在设计本实验时,笔者根据气球体积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汽化、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可乐和薄荷糖都是常见的食物,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用气球密封可乐瓶可以收集气体,在不改变整体质量的情况下增大气球的体积,从而增加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于是笔者想到通过杠杆演示膨胀的气球受到的浮力作用,但由于普通的杠杆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选用物理天平来演示,通过指针的偏转显示可乐瓶对托盘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将一铁块放在炉子里加热,则它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正确答案是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可是有不少同学认为是密度不变。他们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既然是特性,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一所学校观摩“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时,看到学生都在按教材提供的方法做实验:先在锥形瓶口套一气球,然后将锥形瓶分别放在热水、常温下的水、冷水中,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化来证明瓶中的空气确实发生了热胀冷缩。有几组学生看不到实验效果.授课教师就着急地说:“为什么不先在锥形瓶中装点水呢?”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第3期《化学教学》上刊登的《气球在化学实验中应用两例》(以下简称《气》)一文,在谈到气球做某些气体性质实验时,作者认为:“在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满SO2和H2S,打开两个气体导管的活塞……可看到SO2减少的体积只是H2S减少体积的一半”.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气体的实际变化情况:当H2S和SO2气体等体积分别充满两气球时,两种气体所受压强相等,并且两种气体所受压强都大于1个大气压.当打开两个气球导管的活塞时,两种气体就会由气球向玻璃管中逸出…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1991年第12期《利用气球做初中物理实验四例》一文中,有一个内容是“演示空气有质量”,读后颇受启发,文中讲的是用“硬质气球”做实验,本人由此想到,如用普通玩具气球做实验,会有什么结果?本人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进行了实验。容易理解,普通气球充气后体积胀大很多,浮力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但浮力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我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所用天平为感量等于0.02克的物理天平,其步骤如下: 1、取一新气球,对它充气之后,用夹子夹紧气球口,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这时读数为m_1=61.26克。 2、测气球的周长,将充入空气的气球近似看作球体  相似文献   

18.
在做气垫导轨实验时,常因找不到合适的气源,给实验带来很多的困难。用气泵虽然是理想的,但是搬运麻烦,并且需要220V交流电。这里介绍一个笔者用过的“土”方法,可供参考。 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它的原理是通过打气筒不断向气球中充气,打开阀门,气球就可以放出持续的气流,从而使气垫导轨正常工作。 打气筒是平时街上见到的充气球用的脚踩打气筒,气球也是普通的玩具气球。找一个大小适中的实验室用橡皮塞,橡皮塞上穿两个玻璃管,然后把橡皮塞放在气球开口部,用细线扎  相似文献   

19.
<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一实验可以验证酶的催化性和高效性。但是本实验设置了一组实验是把装有和实验组相同剂量和试剂的试管放在90℃水浴中加热。设置这一组实验究竟有什么用?很多教师觉得这一设计可有可无。但教材为什么又要设计这样一组实验呢?教材没有明确说明,笔者经查阅资料后发现:这组实验的作用是与对照组(常温下进行)形成对照,从而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同时也说明过氧化氢易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密度测量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的原理是测量出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然后根据密度公式p=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或量杯)测量,这个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很重要,如果学得一知半解,对后面的实验学习会带来麻烦,下面笔者对“密度测量”作些分析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