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道 《武当》2013,(11):62-63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神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相似文献   

2.
传统健身术可开发智力 说到智力的问题,就得说说人的大脑。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阳主动,阴主静。在人体中,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阳经都汇聚于大脑,所以,我们的大脑是动的;而在道教医学里,大脑又被称为“泥丸夫人”,即是说,大脑要像夫人那样端正娴静才好。传统健身注重静,尤其是心静。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4.
文摘栏     
<正> 古人论养生 (辑者:俞山邨) “养生者发宜多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远;耳宜常弹;舌宜常腭;齿宜常叩;津宜常咽……”“凡欲睡,勿歌咏:卧讫不留灯烛;冬夜勿覆首(蒙头)。”“凡眠先卧心,后卧眠。” (孙思邈) “大饥不大食,大渴不大饮。”(朱熹) “食宜少些;食宜缓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此皆利于滋养五脏。”(石天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喜伤阳;暴恐伤肝;穷思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善惊伤胆;多食伤胃。”(汪切奄录养生说) (摘自《中国体育报》) 体育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几点体会 (作者:章要在) 一、结合体育课的一般组织措施进行教育。严格的队列操练,轮换练习的队伍调动,场地器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人一生80%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既然床是如此重要,它怎样摆放才更有益于人的健康呢?
  1.床位最好南北朝向
  在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主动脉和大静脉的走向与人的头脚方向一致。而当人处于南北方向睡卧时,主动脉和大静脉朝向、人的头脚朝向和地球南北的磁力线方向完全一致,此时血液流通最顺畅,人更容易入睡,且睡眠质量也更高。如果床头朝西,因为地球由东向西自转,血液流动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睡眠。因此,选择南北的床位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防病功效。  相似文献   

6.
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  相似文献   

7.
马琳璋  马天巧 《武当》2005,(7):16-17
练习心意拳,要懂得“中和之道”。所谓“中和”之道,乃阴阳和合也,阴阳均衡,二气得调之谓。人在天地之间,能秉承天地之气,则能得中和之气。古人有:“冲气以为和”的说法,并且还说:“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而人则是“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8.
刘彦骅 《武当》2005,(11):48-48
琴为“四艺”(指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高尚游艺,也被养生家和医学家视为“怡情养性”之妙法。韦庄认为,“琴者情也”,他的《听琴》诗写道:  相似文献   

9.
我们祖先早有“日出而做。日入而息”的主张。把养神列为养生的重要一项。“保精、益气、养神”被公认为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睡眠时新陈代谢降低,血压下降15-20毫米汞柱,体温下降1度左右,各器官处于休整状态,可消除疲劳。保护正常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古代养生家十分注重睡眠养生。养生箴言曰:“不觅仙方觅睡方。  相似文献   

10.
养生茶座     
8月8日是立秋。中医认为“立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早晚天气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部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在饮食上,应多吃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葡葡、梨等食物,有助于克服秋乏的倦怠感。此外,“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勿能容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大概意思是说。心脏的问题大都由心包经来承受。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而心脏又是最劳累的脏器,因此劳宫穴也可以说是我们身体里最操劳的一个穴位。  相似文献   

12.
王孝明 《精武》2007,(1):29-29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庄子》一书成于先秦,书中有一段庄子向赵国国君论剑的话,说:“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是说击剑之术的虚实、开合、后发、先至等见解。《吴越春秋》一书成于东汉,书中有一段话.说击剑家越女生于“深林  相似文献   

13.
王志远 《武当》2014,(11):17-20
太极尺拳武不耀武,而以柔弱示人;威不扬威,而以德技化人,其修为的最终目的是明确而统一的,即修为内劲。张三丰诗云:“年月日时空有着,卦爻斤两亦支离,若存会得绵绵意,正是勿忘勿助时。”说的是,长年累月的追求着法,最终总是徒劳“空”的,推求“卦爻”方位变化,权衡“斤两”轻重,最后亦是支离破碎的,唯有存得“绵绵意”才是根本。“绵绵意”,即绵绵气也。绵绵劲也。“勿助者”,顺其清静自然也。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养生的研究更讲究实际的操作,特别是康煕、乾隆年间,长寿者逐渐增多,寿星们的主要养生方法是“身须动,心须静;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简称为“二须十常四勿”。其养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金缨。金缨——清代著名字者,他在所著的《格言联壁·摄生》一书中有大量历代的养生资料,流传于世。其中含有八个“气”的养生论述:“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贤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从养肝气,薄滋味从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相似文献   

15.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极富创造性的贡献,而且他还是一位极富实践经验的医家和养生家,在养生却病和气功锻炼身体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有许多可借鉴之处。苏东坡非常重视中医古籍,他曾评价中医要典《难经》是:“医之有《难经》  相似文献   

16.
一种叫“慢性失眠”的疾病在足球场悄悄蔓延,教练们开始相信那些睡眠专家们的主意,“睡得越好的球员越容易成才”?但他们做的却是给球员不断喂安眠药,这样做真的好吗?要一片安眠药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球员?”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东道主当家球星内马尔向主教练斯科拉里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饱经人事的老头子给他的回答:“孩子,先去好好睡一觉吧。”如果你把这话只当成一句哄孩子的糊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足球界,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一种叫“睡眠定律”的理论,“睡眠如果长期缺乏会降低球员的睾酮含量,而睾酮是一名球员反应和意志能力的决定性基础。”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散步与健身     
<正> 散步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健身方法,我国历代养生家认为,经常散步可活动筋骨、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血液循环,有调肝健脾、养心宁神之功效,对患肥胖症、慢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引起心力减弱的病人疗效显著。 散步健身,占已有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坐,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身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千金翼方》云:“鸡鸣  相似文献   

18.
清朝廷毁少林寺一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久之,武术界不少同仁也有这么认定的。清廷究竟有没有毁少林寺呢?首先我们看看清廷有没有毁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 根据著名体育史学家唐豪先生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对清廷毁北少林寺这一问题列表分析:无论从“康、雍、乾三朝登封少林史表”还是“康、乾间少林碑刻诸僧题名表”,或“嘉庆以来少林寺表”均可以看出,北少林寺自康熙至乾隆直至民国十四年前均没有被毁的记载,这期间的数百少林僧中,也无因革命(反清复明)而殉难  相似文献   

19.
跑鞋王者     
谁有这么大的口气敢自称是“KING OF RUNNING(跑鞋之王)”?这个问题如果是向一个路过街头的电波少年提出,他可能会不知所措。但要是到田径场上,问一位职业选手,他就会微笑着回答你:“那是说ASICS啊!”  相似文献   

20.
郝克强 《新体育》2005,(1):49-49
业精于勤,体亦健于勤。无数真切的事实证明懒惰是健康的大敌。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与西方先哲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所见略同。我国古籍中虽没有“体育”这个词,但动以养生的说法却也屡见不鲜。先秦的荀子说:“养备而动时(保养得好且常运动)则天不能使之病。”有些著名学者和中医则主张“体欲常劳,而勿常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汉代的《盐铁论》中明确地告诉人们,“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到了明末清初,新派学者颜元更直截了当地提出“养身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    这些道理简单明了,很多人也知道,但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