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引起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武装入侵.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辛丑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不仅使中国负债累累.而且还丧失了大量的利权。于是,在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北京地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捐运动.为晚清史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爱国色彩。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真     
韩国钧《朋僚函札》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韩国钧《朋僚函札》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朋僚函札》是深入研究20世纪前期江苏及中国历史以及相关名人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该批信函均为中国传统纸质书信原件,由寄信人以毛笔在手工书信纸上亲笔书写,许多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在国内亦属罕见,其原始性、唯一性和艺术性为其它史料所不可替代。省档案馆计划进一步加强对《朋僚函札》的保护,同时深入开展研究开发工作。(省档办)无锡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3.
庚子赔款本息的计算方法及应付数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前,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白银4亿5千万两的赔款,按年息4厘,从1902年起分39年还清。这笔巨额赔款史称庚子赔款。目前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辞典和著作,都认为庚子赔款应付的本利数额为银9.8223亿余两。实际上,这一数字与条约规定的中国应付款额仍有一定的出入。庚子赔款的利息是“按照上年还本若干,次年减利若干核算”(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1、P.1013)。但庚子赔款并不是在39年的期限内按年均摊偿还。若采用此法,则庚子赔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往往是通过设立公司、企业,以及订立有关章程、协定、合同,来对中国进行“合法”的经济侵略的。这些章程、协定、合同虽然不属于国际条约的范围,但在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这一点上,其作用却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代表的国际条约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其不能不予以重视。到目前为止,不少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已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中期,记不真是否1957年,我在古典文学出版社供职时,曾经责编过吴小如的《读人常见书日札》;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又出了《常谈一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两书的书名都带“常”字,看来他喜欢这个“常”字,  相似文献   

6.
在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新华通讯社最近评出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0件大事:1、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1901年)2、辛亥革命,推翻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1911年)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成为新  相似文献   

7.
新华通讯社最近评出 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 20件大事。这 20件大事是: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 1901年 )   辛亥革命,推翻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1911年 )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 (1919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1年 )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6年 )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927年 )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193…  相似文献   

8.
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国向列强赔偿4.5亿两白银,按4%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共达9.822亿两。因为赔款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攻占北京所引起,故被称为"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在美国朝野的敦促和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努力下,1908年5月25日,  相似文献   

9.
谭文凤 《历史档案》1999,(4):119-122,127
《中俄密约》是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通过该条约掠取了中国东北的路权,加重了中华民族危机。笔者认为李鸿章作为中俄谈判的全权代表、条约的签订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在探讨李鸿章对条约应负的责任及外交失败的个人原因时,有的文章和论著或把李鸿章写成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谋,或认为李鸿章是“受贿签约”,从而把《中俄密约》对中国造成的一切后果让李鸿章负全责,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看法,以请教同行。一…  相似文献   

10.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11.
王培 《北京档案》2011,(8):11-13,19
一、京师大学堂的"拒俄"怒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加紧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强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庙街和库页岛等地。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战后又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10月)和《改订伊犁条约》(1881年2月),侵占我国东北、西北边疆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八国联军对热河朝阳花子沟人民进行了血腥屠杀,使花子沟人民“死于是难者五十余人”。这一暴行激起了花子沟人民的义愤,奋起反抗斗争。在邓莱峰(原名云成,字莱峰,朝阳县花子沟卧佛村人)领导下,联合该沟四十余里各村民练,组织“拒洋社会”,多次击退俄兵和教堂武装的进犯,使“洋兵不敢深入,地方得以保全”;并抗缴官府摊派的教案赔款,深得当地人民的拥戴。 1901年9月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于1902年派直隶提督马玉昆率兵镇压了坚持两年之久的花子沟人民斗争,邓莱峰亦遭杀害。这里选刊公布马玉昆等在这次镇压活动中给领班军机大臣荣禄的禀文,为研究这次斗争的始末提供一些新鲜史料。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辛酸和耻辱,华夏儿女为救国救民所从事的艰辛的奋斗,更是会生生世世铭刻于心骨之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庄建平主编的《国耻事典》一书,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签订150年后的今天,由成都出版社推出问世,而且在“第五届全国书市”上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书”,便很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简称《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就是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施行后签订的第一个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双边协议,也是我国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的重大举措和开端。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完全确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不仅使中国财政和经济生活更加恶化,而且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族贵族统治集团,在全国人民中乃至统治集团中要加孤立,成为国内各阶级和阶层的众矢之的。清政府妄图摆脱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继续欺骗人民,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清政府于1861年1月20日批准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署、译署、总理衙门。其机构和公档案保密制度大体上仿照军机处而又有所不同。直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被撤消,职权分散于外务部和其他机构,几乎所有关于涉外的“洋务”皆归其掌管。  相似文献   

17.
徐泓 《出版史料》2010,(2):118-126
一、引言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在1840至1842年和1856至1860年发动两次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又迫使清廷签订《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又迫使清王朝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等。  相似文献   

18.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代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并增改了北京各国使馆界址章程,制定了使馆界内治安及路面管理规章,东交民巷俨然成为"国中之国"。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选岀几件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于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治七年后,清政府准备与法国重新修订这两个条约。为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特设立《查核法国条约底本》(简称《底本》),并派总署章京进行查核,将须修订之处,分别粘签条注于原约各款之后。凡结尾“文批”,系总署主管大臣文祥亲笔。《底本》承修人为方浚师、毛鸿图、方汝翼,复检人为周家楣、志刚、夏家镐、蔡世俊、成孚、孙家榖。《底本》未具年份,现存馆藏外务部全宗内。经考证,《底本》建立时间为同治七年(1868年)。从有关签注内容看,时间为同治七年至十一年。《底本》签注内容丰富,涉及传教、教案、教会置产、通商、税务、海关等各方面。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法条约签订与同治以来条约施行情况的重要外交史料,也是研究文祥在总署活动的参考资料,现予公布。为节省篇幅,原约各条款略去。  相似文献   

20.
<正>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向欧美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即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1909年美国首先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和派遣留美学生。在美国影响下,1922年英国宣布向中国退还庚款,1930年两国就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