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愈来愈为国际和国内所关注,1988年5月在中国科协主持下,由26个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早在1987年4月已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并认为合理的开发应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对环境的关注必将促进发展和繁荣,二者是可以统一的。如果任意浪费资源,随着人口的激增将会导致一个被污染、贫穷和绝望所笼罩的世界。1988年5月至6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中心议题是“水为世界发展”,其核心也是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开发的关系。作者应邀参加了这个大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强调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和活动,强调长远的战略、政策、规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全球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速度在未来2 0年内将大幅加快,且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需求量更高.令人担忧的是,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对人类健康、地球生物,尤其是水生物的生存及所处的环境构成了更大的威胁.此外,报告还指出,未来受到土地退化、沙漠化以及干旱影响的人口数量大约为1 8亿.我国水利部在《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指出,2 01 7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比2 016年减少11.4%,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8%.可见,水资源以及水生物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1.水资源紧缺现状水既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水资源危机”。据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水资源危机将位居世界各类资源危机之首。近几年,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用水量亦随之增长。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部分资源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资源还在不断地受到人类肆意开采及污染。这就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造成了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即将面  相似文献   

4.
哲学产生于惊异、闲暇与沉思,哲学的使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主体与客体相一致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哲学的未来是十分美好的,未来的世界必将是哲学的世界,未来的人类也必将是赋予哲学思维的人类。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对我国而言,水资源蕴藏量巨大,水能定会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未来,我国水能的开发利用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对范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这对情感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双生子已经穿越了5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见证了人类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和革新,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人才培养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未来狂想曲     
几百万年、上亿年后的未来世界什么样?那时候,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世界上居住着各式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可以用奇怪来形容,你从没见过它们。今天,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人口已经将近70亿,分布在各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世界将会怎样?你  相似文献   

8.
许多许多年以后,人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幻片中,我们未来世界的建筑、交通、科技等都变得那么的奇妙,让人心驰神往。我们不妨和未来定个约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未来世界快乐地翱翔吧。我们和未来有约@盛开  相似文献   

9.
陈沪铭 《上海教育》2006,(11B):34-35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对范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这对情感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双生子已经穿越了5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见证了人类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和革新,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人才培养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水质、水量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求矛盾正在日益加大。在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紧缺,用水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水污染严重,这导致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本文将就这些水资源中出现的水缺乏、水污染等问题进行水质、水量方面的博弈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明天的科学 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前进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自然,人们也会更加关注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在美好的明天,科学上究竟会有哪些新的奇迹产生?明天的吃的、用的、住的、行的将有什么突破?明天将出现什么新奇的能源?人类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将如何?──这无数我们所关心与感兴趣的“未来科  相似文献   

12.
陈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4):14-16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因为涉及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所以是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一种认为文学不是意识形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分歧和争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或者说由此而导致的人们在对此概念的理解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则是一个关键因素。笔者不同意将文学的本质简单地归于以上观点中之一种,而更倾向于把文学看作是人类的一种超乎意识形态的精神产物,是对人类的爱与自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教育制度中居于最高层次。它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学水平和四化建设。马克思把教育看作是“决定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的重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国家造就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的急剧猛增 ,世界已经进入了水资源紧张的年代 ,出现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而与其他各国相比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现状更令人堪忧 :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 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 2 2 5 1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 ,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 ,成两个反向梯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在日趋恶化 ,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已…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人类在科技上的急速发展,新世纪对人类的启示是未来人类将面临超越传统价值经验发展的挑战.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再是单一世界,科技所提供的互动性对艺术创作充满了新的可能性,沉浸式的环境预告着新世纪的艺术形式,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来临.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不管是否运用科技,艺术家都是反映当时生活的心灵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代知识论哲学只满足于解释世界,把真理看作对外在客体的把握,而不是看作人类生活的真谛。人类与真理,首先是一种存在论关系,然后才是一种认识论关系,首先是一种生活关系,然后才是一种理论关系,真理自身要比所有关于真理的感觉和陈述更贴近我们。真理的本质在于人以生命活动进入到历史的维度中,真理的本质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离不开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通过音波和听觉传递信息;文字语言是通过符号和视觉传递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字语言的重要性将逐渐削弱,而口头语言的重要性将逐步加强.可以设想,在未来的世界中,口头语言将成为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第一需要.教师,是社会各项建设人才的塑造者,他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读、写的能力,而且应有听、说的功夫.如果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将会在人才培养上犯战略性错误.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你所看到的,肯定是你所想不到的。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大胆猜想,并且近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500万年、1亿年、2亿年后的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看作人类需要次第经历的文化阶段,并且揭露了现代西方世界浮现的种种弊端和问题,阐扬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优良内容,预测中国文化将在未来世界得到复兴和繁荣。现在中国文化的前景如何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最近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新涌现的一些学术思潮,会发现梁先生的文化理论对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言“塔布”与委婉:人类话语行为的制衡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塔布”是任何一个文化社团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被看作是约束和调控人类行为的“神圈”,其价值非同凡响。离开了它,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文化、精神、教养与优雅便会荡然无存,人类社会的人文制度和伦理规范就会遭受涂炭而最终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建设精神家园的无形的制衡之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潜在的心理导引功能和行为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