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澳大利亚《纲要》第五章《历史和公民》的重心是探讨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的问题。本文拟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对《历史和公民》中的《发现民主》学习单元之“人权”一课教学设计作一简要导读,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1)历史情境的创造性设计;(2)历史素材的娴熟使用;(3)探究性问题的设计;(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隐性渗透。与此同时,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出国才知中国好!2016年7月,一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中国女孩许吉如的演讲在网上被几千万人点赞。哈佛女孩许吉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国家安全对于一个公民的重要性,使我们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国民才能在国外更有话语权。联想自己的职业,我自问: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  相似文献   

3.
易:李老师,我读你的《民主与教育》,很有感触。你在书中谈到"民主精神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我很赞同。李:谢谢!其实这并不算什么新鲜的观点。不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在实践中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民主。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9年11月刊发了李克军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通俗读物的探究》一文,我阅后深受启发,觉得非常有实践价值。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确实喜欢看一些和历史有关的通俗读物,这些读物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历史通俗读物,一来可以丰富历史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具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明确地提出“以德治国”的战略主张,还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我们每个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公民道德”准则。在这里,我要讲的是在爱国守法的前提下,怎样做一名“明礼诚信”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已经问世,试教试用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展开。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了新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部分工作,并且在全国新教材研讨会上试讲了两课:第7课《战国七雄》和第13课《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这里,我谈谈备课过程中对使用新教材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拿到新教材以后最初的感受,一个是好,一个是新,好和新具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约稿.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没有其他选择,我只有对这份与自己同名的杂志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爱国主义情感朴素性、民主实践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性以及公共意识自发性和狭隘性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离开教学岗位已有若干年,也许是因为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的缘故,常有青年教师问起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每当此时,我总会问一句:你动笔写东西吗? 我以为,写作,是一个青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文素养提高的最佳途径.不说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这些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就是大家熟悉的李镇西和薛瑞萍,我们不都是从《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和《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作品中领略他们的教育风采和教育智慧吗?与这些名家、特级教师相比,述而不作,眼高手低,是我们教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透过此,我们也许可以窥见普通教书匠与教育名家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党的奋斗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力支撑,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文章在论述大学公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涵义和重点的基础上,从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垂范作用、建设民主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实现途径,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沈春媚 《考试周刊》2013,(10):38-39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于1998年踏上工作岗位。如果没有新课改的春风,也许我永远都在做着几十年教同一本书、几十年教同一批人的重复劳动。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给了每一位教师新的希冀和憧憬。《纲要》提出将信息知识与能力作为当代公民的必备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常感到困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当我拿到张茂聪教授和魏薇教授著的《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与学》(泰山出版社2005年4月)这本书,一鼓作气通读了全篇,我豁然开朗了,愿与同行分享之。一、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原来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自然、活动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综合素养的需要,确定课程功能,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当前,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有一些分歧,有人…  相似文献   

13.
黄良平 《中国教师》2010,(18):18-19
<正>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各有不同。作为一名老教师,笔者每年都与一些《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发现新教师们一般都关心以下问题:课堂纪律是否能维持,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满意我,等等,这些都是新教师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听了《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这首歌,我觉得: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永远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奋斗目标,而良好习惯总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这首歌词写得非常有教育意义。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刘选伦 《贵州教育》2014,(19):41-42
正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教给学生思想,让他们立德、学会做人,这才是历史教师的首要职责。一、介绍国家大事2012年10月27日,星期五,一个平凡的日子,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带着喜悦的心情,我走进高一(3)班教室(上午第四节),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我们学到中共"一大"内容之"成立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人教版《历史》必修①第68页)时,我顺势延伸:"中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2009年9月,经县教育局领导推荐,走上了肥西县老年大学历史专业的讲台,成为一名兼职教师。中学历史有统一的教科书,老年大学却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自编教材成为我的首要任务。三年来,我先后编写了《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成语的出处与典故》等教材,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高一历史的一课。本课内容线索单一,理论性较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三大制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感受历史、领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阿牛回忆录》的方式将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的大历史和阿牛个人的小历史结合起来,并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我没有参加过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但对每次年会的内容都十分关注,对2011年年会的主题与活动更是如此,是因为有我特别崇拜、且有过直接交往的王雄老师授课。最初,我是在2007、2008年的《中国德育》和《教师博览》上得知王老师对公民教育颇有研究;后来,王老师给我发过几次“阿福童教育简报”,加深了我对其成就的进一...  相似文献   

19.
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撰写于抗战时期的《国史大纲》,是一本传世的史学名著,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从《国史大纲》中获得了很多的学养和见识,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社会研究协会指出,学习社会课程是公民参与民主社会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理解社会活动。一直以来,美国把培养民主公民作为社会教育的使命,认为社会课程应该关注作为公民必备的知识、态度、价值和技能。他们认为儿童在小学期间理解民主公民的观点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在这些方面为学生提供积极的经验,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民主的历史和基本观念,激励小学生参与民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