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文化资源丰富,从大处着眼,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羲皇故里”、卦台山和伏羲庙、秦安和甘谷伏羲遗迹、女娲庙、伏羲女娲传说。就旅游角度而言,天水伏羲文化资源属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伏羲庙等文物古迹,又有伏羲祭典等节庆习俗,还有大量的伏羲女娲传说,具备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性特质,古远博大,神秘神圣,特色鲜明。对这样一种稀缺资源应该悉心保护、深入研究,抓住亮点着力开发,使之为天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天水市是旱作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接近90%,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而复杂。天水市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后,宏观发展环境有了积极变化,新农村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天水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落后还在制约着天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从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可以加快天水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上午9时30分,天水师范学院校园内彩旗飘扬、鞭炮齐鸣,信鸽与彩色气球交互升空,在一片欢呼声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发展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正式挂牌成立。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仲兆隆、副省长李重庵为天水师范学院揭牌、授牌,学院新任党委书记李伟、院长陈保平接牌。省、市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高校40多名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省内190多家单位和个人发来了贺电、贺信,祝愿天水师范学院事业蒸蒸日上。新任中共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伟主持了成立大会。天水师范学院地处天水市秦城区西南隅,是一所具有40余年…  相似文献   

4.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天水,又称秦州。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甘、陕、川交通咽喉和战略要地,历代视为重镇,有“西倚天门,东扼陇坻”之称。目前,天水地区辖有十二个县市:天水市、天水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甘谷县、武山县、漳县、西和县、礼县、微县和两当县。地区驻地为天水市。  相似文献   

6.
三国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天水在三国时期的重要位置,通过对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存、影响、传说、习俗等多方面综合研究,与天水市的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旨在扩大地域性文化外延,丰富旅游内容,直接为天水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发展,天水市虽然已经形成了以秦州为中心,通达性较好的公路交通网络,但是交通问题依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天水市旅游业的发展。天水市的旅游交通开发应该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机场建设,构建旅游交通综合体系;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交通信息系统;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未来天水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9.
天水伏羲庙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地,也是研究明清建筑的珍贵实例。其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意蕴深厚,是历史留给后世的瑰宝,城建开发之时,应尊重建筑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貌,以促进羲皇故里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邽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检索历史文献,关于邽县故城的位置,有六种(类)不同的记载。除《水经注》记载的今天水市区内的邽县故城外,其余诸说均误。邽县得名于邽山。邽山西起今天水市区西北20公里的凤凰山,东南至今天水市区北边的营房梁,北至渭河,南至罗峪河。邽县原为邽山东南脚下(今天水市区)的邽戎邑。考古资料亦证明春秋早期今天水市区内可能有城邑存在。结合历史地貌调查和考古资料分析,初步推断:《水经注》所说的“上封故城”大约在今天水市区耤河以北、弥陀寺巷——仁和里——尚义巷一线(北魏罗峪河故道)以东、邽山以南,它可能就是秦国邽县故城。  相似文献   

11.
海原的冬天     
王立夫 男,1971年生,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甘肃省青年美术协会理事,天水市美术协会理事,天水市收藏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繁荣的工商经济及多种文化的长期交融,形成了天水灿烂的历史文化。1994年1月,天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可以概括为:区域自然环境特色———陇右门户、陇上江南;历史文化特色———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秦早期文化的多元融合;城市物质环境特色———两山夹峙、五城相连。天水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应该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整治中着重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以充分体现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21日,首届"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天水师范学院始祖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大会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伏俊琏教授召集并主持.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津梁、天水市市长王锐、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程有清、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杜松奇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秦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秦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5日在坐落于羲皇故里天水市的天水师范学院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学者共4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甘肃省考古所、陕西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以及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会议时间虽短,但学术气氛热烈,在与会代表激烈的讨论中,大会取得了多方面成果,这次会议不仅是早期秦文化研究史上的一次盛会,也将早期秦文化和秦民族…  相似文献   

15.
宇宙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水先民在建造居住场所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遵守.宇宙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中华先民的宇宙观.天水民居文化中的宇宙意识,是现存天水古民居中独特的心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应进行分类指导,按照文化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开发.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主要模式有:节庆会展的开发、民众风情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9年9月,校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玉泉观。59、60两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生化、俄语专业的大专生8个班328人。1961年学校迁至天水市东十里铺。1962年高等院校调整,更名为天水教师进修学院,停止招大专班,培训天水、武都两地区的中学教师和小学行政领导干部,到1965年,共培训15个班598人。1965年中央提出试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又更名为天水工读师范专科学校,招收中文、数学两个农中班93人。1966年文革开始停止招生。1969年天水地区革委会将天水师范学校、天水卫生学校与天水工读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命名为天水“五、七”红专学校。1971年底,天水卫校分出,1972年学校又更名为天水地区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七个科,截止1976年培养各科学生1700多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招收中文、数学两个本科班(学习两年后转入甘肃师大),物理、化学、体育三个专科班,1978年继续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英语、美术等专业班学生。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甘肃省天水师范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F0002-F0002
作者简介:吴少明,男,甘肃清水人,1962年生,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天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市居国家腹地,交通和经济还不十分发达,且地少人多,自然和生产条件都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天水农业经济,从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走势等方面分析:天水必须发展中药材、山珍、野味等特种种养业。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长期以来是西越陇山的一大都会州,也是丝绸之路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其城区或为上邽、或为天水、或为秦州,名称多变,而古城城址就在今天水市城区。天水古城所在南北两山相对,藉水中流,川原狭长,城的走向便成东西长条形状,明清之后形成"五城相接"形制,解放后逐步拆除。天水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有辉煌而光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