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懒",用教师的"懒"换学生的"勤",既赢得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又赢得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这里,教师的"懒"是指给予学生感化、点化、内化、强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实现这"四化",就一定能构建高效的、理想的课堂。一、感化——心中呐喊"一个教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  相似文献   

2.
艾勇 《教育艺术》2007,(11):24-25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讲完学生练,教师出题学生做",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儿快乐的涟漪.天天如此,月月如是,教师觉得教学无趣,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厌学、懒学的现象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正>为让学生"勤快",教师有时需要"懒"字当头,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探讨问题,自我批改作业。但教师"偷懒"之前却必须"勤"字为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当好"导演"引好"路",做好"范例""制"好"模"。俗话说:"懒婆娘养出勤快儿。"教学上有时需要"懒"字当头,能让学生做的都让学生自己做。一、学生活动学生安排活动课是语文课堂少不了的一种形式,而这样的活动课往往就是老师偷偷懒的好机会。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我大胆改变授课形式从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越是虔诚地倾听,学生就越是能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倾听"便成为推动教学前进的力量。"教师的倾听"在优化教学的同时,还能起到润化师生关系的作用。倾听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教师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当学生在课堂上做出错误的回答时,教师不应该立刻否定,而应以倾听者的姿态,再把问题交给其他学生,其他孩子的答案不仅可以把问题解决,也可以让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这样做不仅拯救了课堂,引导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己任,教师要发现、引导和唤醒学生,而不是灌输和打压学生。学生乐在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以"勤"作为铺垫的"懒"老师课堂,正是打开"幸福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退一步、让一步、缓一步、慢一步,做个会指导的"懒"老师,让学生乐于——勤看、勤听、勤思、勤讲,做个有能力的"勤"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他主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懒"与"傻",让学生勤起来.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语文教师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一定要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师要"活"起来和要让学生"活"起来这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梁庆棠 《广西教育》2013,(18):59-59
很多语文教师感叹语文难教,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却怎么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课,实际上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干脆用书本挡住头,偷偷摸摸地看课外书。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象,与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提问的艺术有关。倘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课堂提问的艺术,那么就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暇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一、课堂伊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科是应用科学的基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数学课堂的主旨.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秉承着这一宗旨.在课堂上,教师要"懒",学生要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让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常规教学思路拟定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深化"四个基本环节,努力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老师都有相同的烦恼,那就是一个字——累。这让我想起了《人民教育》上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不光可以解放自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怎样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一、课堂教学中的"懒"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被动。我们何不偷偷懒?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能想的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被动接受知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总之,语文教学不是让教师"教"出来,而是让学生"悟"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是思考性、想象性极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课堂中的"静"。但是学生能讲、能写、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去干涉,不去包办代替,得让学生"动"起来。因此,语文课堂得"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15.
沈艳 《快乐阅读》2015,(2):43-44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以"做"为核心教会学生学。而根据调查,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自身的阅读与教学热情不足,以致课堂枯燥沉闷,学生失去学习活力。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把"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引入文言文教学,打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温莉 《山东教育》2009,(4):33-33
语文教学点滴录 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的注释。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我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学生想学、乐学,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这样上课不辛苦,也不用加班加点,还有闲暇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地探求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的乐趣、教学的心结就在于此吧!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懒"教师,在教学的伊甸园中,我苦苦追寻。我愿为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实践中我深知:教  相似文献   

18.
鲁智宇 《成才之路》2010,(26):82-82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它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地提出了“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当“导演”,设计问题一系列;学生去演绎,思路方法尽展现;教师来“导航”,指示目标引航向:学生去行舟。乘风破浪达彼岸;学生做明星,自主合作展个性;教师去“点拨”,精讲用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婷 《现代教育》2011,(8):62-62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通过创新教学情境将学生放在"桃子树"下,教师再适当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跳起来去"摘桃子",一步一步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解决旧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矛盾,获得新知识。记得学期初,学校组织集体收看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魏老师在台湾讲完公开课,一学生给了他一个字的评价——"懒"。简单的一个"懒"字,触动了作为教师的我。于是我也在课堂中因材施教,践行"懒"字。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