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诗铎》卷七收录了清代包括桑蚕、棉业以及相关的技术工艺和社会风俗等诸多纺织诗歌,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清代近代化前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首次以《清诗铎》卷七所载的纺织诗歌为研究视角,对其纺织技术和文化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认为清代近代化前中国的纺织行业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西方,学界所谓的清代是中国纺织技术高峰的观点显然是有误的,甚至连明代都不如。落后的原因早在明代就已注定,明代被迫选择丝织行业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决定中国不可能走向近代,因为丝织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不可能成为大众消费品的,这就预示了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命和消费能力增长的共生关系不可能形成。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不可能正常成长的,也不可能在封闭的体系内爆发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2.
绍兴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业是绍兴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维持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实现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绍兴纺织业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绍兴县纺织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产品、技术、市场、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方勇 《教育导刊》2005,(7):38-40
我国纺织业经过调整改革后正处于全新发展时期,需要大批的职业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业发展展望和纺织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探讨纺织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纺织业虽然一直都随着经济发展前进,但并没有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短缺和对科技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匮乏。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但能提升纺织业的产业创新能力,优化纺织业人员结构,体现我国在纺织市场上的优势,更响应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韩国与中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都很活跃。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方面,都在进行相互交流、研究和参考。以纺织业为例,韩国和中国在促进、扶持本国纺织业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韩国名为米兰计划的时尚谷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的建设都为本国的纺织纤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纺织业作为南通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产业结构大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速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跨越,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围绕构筑纺织业快速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改善行业管理、培育行业协会、加快技术进步、强化产业集聚、主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介绍纺织业的发展历史,其中重点介绍纺织文化资料、丝绸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的有关情况、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苏的纺织原料主要有丝、棉、麻等,这些原料的服用性能不同,在纺织业中所处地位也不同。由于明代棉花载培在江苏的迅速扩展,到了清代,纺纱织布已成为江苏许多地区农家的主要副业,棉纺织业已在纺织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与之相比,丝织和麻织在纺织业中的地位下降。关于清代江苏丝织业的地理分布,笔者已有文章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清代江苏棉麻纺织业的地理分布。一、棉纺织业的地理分布棉花种植在江苏有很悠久的历史,松江、江宁等地区在元初就已引种木棉(1),后经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带回先进的棉纺技术,松江木棉之…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加入WTO后,国内纺织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纺织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中国纺织业的出口潜力得以充发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通过对汉画像上纺织图像的研究,结合古籍文献,一方面探讨了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分析了汉代人的思想信仰,发现汉画像上的纺织图与汉代的蚕神崇拜有着深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植棉业和手工棉纺织业的起源问题,目前有二种看法:即宋末元初说和唐朝边疆说。笔者认为,中国植棉与棉织业当起源于东汉时期,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繁荣于明清;鸦片战争后,由于洋纱布的大量输入,中国的手工棉织业趋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逐步兴起的中国工商业,经明初作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后,在明中叶开始繁荣起来,它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市民商业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对当时各种手工行业如酿酒、绘画褙裱、园艺、织造、首饰制作等情况的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时我国早期工商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泰宁卫作为明朝的羁縻卫,一直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经济上依赖明朝,后期逐渐发展多种经营,体现在牧业、农业、手工业、渔业等多方面。明朝无论泰宁卫人众发生什么变化依然以属卫方式对待,提供经济上的扶持,最终造成自己的被动。  相似文献   

14.
汉代河北纺织业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种植桑麻、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良好条件。两汉时期,河北是我国纺织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汉末年,河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积累的纺织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提花机。钜鹿、清河以北的赵郡、中山和常山等处是东汉河北丝织业集中的地区。在河北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丝织品实物,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超技术水平。东汉时,河北的麻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词选数量众多,与明代中后期刻书业的发达密切相关.明代书坊商业化运作模式在促进词选传播的同时也带来因袭等弊病;<草堂诗余>在明中后期被不断改编,其编选体例出现创新、选源选域逐渐扩大、审美趣味也趋向多元,这些新变反映出明人词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演进;明代词选出现大量的评点内容,"主情"与"尚丽"成为流行的批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十堰地区的矿冶业 ,此前已有学者不同程度论及到。本文在研究了大量直接和间接资料的基础上 ,梳理出了明清两朝十堰地区 (包括郧阳府六县和时属襄阳府的均州 )矿冶业的基本线索、概况和特点 ,分析了其兴废的原因。也从经济的角度反映了该地区这一段历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上严重阻碍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活动,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严重背离,因而成为海寇滋生泛滥的经济根源。徽州海商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本质上说,徽州海商依然是以追求自由贸易,追逐商业利润为特征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海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明朝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促使了明朝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从而在客观上为明代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凤阳县明文化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文化产业是当前凤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旅游文化产业、饮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规模不够、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民间工艺和歌舞产业则没有形成规模。地方政府要精心打造明文化园景区和新城区,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发民间工艺和歌舞艺术,改造城市内外部环境,才能推动当前明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明代高利贷资本的活动形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抵押借贷,一是信用借贷.抵押借贷又可分为由典当铺所进行的比较专门的动产抵押放款和由商铺、私人所经营的一般抵押放款.信用借贷又可分为凭个人信用借款和通过第三人担保借款两种.明代高利贷资本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使用面广,各个阶层都依赖于高利贷;二是利息率高,尤其是在资本比较紧张的时候或在比较偏僻、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三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明代高利贷在保证生产连续性及推动明代工商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泉州茶文化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晋末.宋元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于官府、士族、寺院、民间,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明代中后期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使得茶叶产量徒增,茶产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清代以来,茶树长穗扦插繁殖法的采用,使得茶叶产量高、质量优,茶产业得到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