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民国初期的缓慢发展到抗战期间的渐入高潮,再经历"文革"前后的相对沉寂,再到"文革"结束后的快步发展,最近一百年,《孙子兵法》文献学研究正是在这种起伏和波折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30余年,《孙子兵法》文献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如作者及成书时代、版本流传、注译和校勘等多个领域,都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诞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孙子兵法》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九国的出版、研究、传播和应用情况的采访,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巨大影响。此报告作为"孙子兵法全球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对亚洲九国的《孙子兵法》传播应用情况的总结,既肯定了《孙子兵法》的全球性价值,又是在全球传播孙子文化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近百年美国《孙子兵法》研究的基本情况、美国对《孙子兵法》的翻译与研究、美军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美国其他领域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美国《孙子兵法》研究的特点等进行梳理,以推进《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它问世后,对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的美誉。现在《孙子兵法》已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乃至经济等各个领域。近几年,《孙子兵法》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精辟论述,对排球教练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思想来论述排球教练员的素质,以期给排球教练员留下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早年求学时对《孙子兵法》就有所接触,延安时期做过精深研究,晚年依然格外垂青。《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观点深受毛泽东赞赏。重视学习运用兵书又不依靠兵书打仗,是毛泽东对待《孙子兵法》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孙子兵法传播与研究颇为兴盛,其研究受时代政治经济发展影响,对台湾经济发展贡献良多。"中华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的成立,改变了台湾孙子兵法研究个人或团体单打独斗的方式,有效地进行了组织性的资源整合,极大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学术研究与普及工作。对《易经》与《孙子兵法》进行结合研究,建构一个以易演兵的孙子兵法研究体系,是当代孙子兵法研究的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兵学著作。书中蕴涵了丰富的兵学文化思想。着重讨论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在兵学文化意识方面的若干内容,诸如竞争意识、支配意识、应变意识、时效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在《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上,根据司马迁《史记》及后世史籍记载,辅之以银雀山汉墓竹简材料,运用语言学方法,对"《孙子兵法》是齐国人田开彊所著,并由他带到吴国"与"《孙子兵法》立言于齐,根植于齐"等观点做了批驳。通过对孙子其人的生平事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孕育《孙子兵法》的基因是齐文化,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孙子兵法》是对前人军事遗产的成功继承和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孙子兵法》是轴心时代的巨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自2005年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首席专家、军事科学院吴如嵩将军的关心指导下,连续六年成功策划出版了"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孙子兵法应用高层论坛"、"当代孙子兵法研究青  相似文献   

11.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蕴含的智慧有战术智慧与战略智慧之分,其中战略智慧更值得重视。孙子战略思想中的止战思想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代表,孙子在其著作中详细并深刻地阐明了止战的形式、方法与目的,对当今的世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形"与"势"是《孙子兵法》中的十分重要的兵学范畴,也是战争指导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孙子分别从"谋形"、"识形"、"示形"和"因形"四个方面论"形",从"知势"、"造势"和"任势"三个方面论"势"。孙子的形势论是其战略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战略层次和战役战术层次两个层面,在后世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都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两个层面。孙子兵学和中医都把重心放在各自领域的自然整体关系层面,因此前者提出"以形相胜",兵形重于实力,后者主张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自然整体,其内部和外部的全部复杂关系具有无限性、个别性,会随时变化而不确定。孙子兵学和中医对这样的本始自然的关系状态,采取尊重、保持和因顺的态度,而不像西方科学那样加以预设、控制和限定,故孙子兵学和中医的规律在表现形态上、在如何把握和运用上,有共同特点,而与西医和西方科学有别。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基于探究战争的历史作用、重视将帅的个人品格等原因,最早为孙武立传。《史记·孙子列传》叙述了孙武的生平事迹,记载了《孙子兵法》的成书和篇幅,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史记》记述的正确性。司马迁借用孙子思想评价白起、张良、韩信等军事人物,比较分析一些重大战例。司马迁的这些记述与对孙子思想的运用,使之成为孙子学研究第一人,奠定了孙子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兵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孙子奔吴后,对"句吴"强国争霸的历史经验与齐国军事斗争优秀传统进行概括总结,上升到军事理论与哲学思维,写出兵法十三篇,然后再进一步以十三篇兵法指导吴王阖闾争霸,最后取得成功。这一过程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似。  相似文献   

20.
香港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很多人都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此报告翔实反映了从香港特区行政官员到教育界、出版界、演艺界、商界和传媒界传播应用《孙子兵法》的理念和实践,其最显著的特色是文商并举,把孙子文化演绎得多姿多彩。台湾的孙子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如今已汇集了一批研究专家学者,研究领域也从军事延伸至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台湾重视孙子书籍出版,在大陆文物出版社公开出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后,台湾孙子研究兴起新一轮高潮,孙子应用研究也异彩纷呈,孙子文化广泛普及到学校和社会,孙子战略的活学活用在台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