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后期综合性提高课,课堂教学存在与其他课程相似的问题亟待解决,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带来课堂内外一系列变化。调研显示,对分课堂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不同学情学生成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在《中医各家学说》课堂教学中具有值得探索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核心,贯串干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体系。它内属脏腑、外络支节,行血气、营阴阳,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由于它的理论思想和对人体功能调节的许多重要描述,与建立在解剖和分析研究方法基础上的西方医学的基本概念有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结合问卷调查总结出高职学生中医思维弱化的原因,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培养优秀的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实现中医经典与临床相结合三条途径进行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渗透,建立巩固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医是中国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哲学在医学临床的应用。中医学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其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哲学的指导思想。而西方后现代哲学中,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对西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医整体观念和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之间有一些相通之处。但由于二者产生年代、产生背景及民族思维特点的不同,又有许多差别。本文将比较中医整体观念与后现代有机整体哲学,分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可以剖析为四个层面,即源于混沌观、气化生生观、有机整体观和时空合一观,而这些观念无一不与"阴阳"紧密相关。阴阳学说是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因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精华所在.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变化和现代科学、医学的发展,中医病因学说面临着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病因、体质病因、偏嗜抽烟等.文中论述了中医病因学说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中"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干部要不断在实践中锤炼"五行"素养,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做到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8.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中国的哲学,不仅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刑法的立法、司法及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应该借鉴和吸收其合理的成分,如整体观、辩证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哲学融入中医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合适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冯契先生以中国传统哲学中“性与天道”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属,建立了智慧学说。冯先生建构智慧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试图解决中国近代哲学中科学与人、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立的难题,其途径是以智慧学说融通认识论、价值论和德性论。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基于此,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传统的思维方式入手,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从中医和占卜术方面论述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烹饪热"背景下的烹饪文化和饮食文化研究中,依附于中医药的传统营养理论还是近现代营养科学建立当代中国烹饪理论体系,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但传统论者坚持的"养助益充"只是中餐的膳食结构,并非真正的传统营养理论。季鸿崑对《黄帝内经》等传统医籍经文进行系统的研探审辨,认为中医的"营卫学说"才是真正的中华传统营养理论,而且它还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术体系。对"营卫学说"进行深入解读,需要将中医的学术术语、概念与近现代营养科学进行对译。  相似文献   

13.
利安华  朱坤 《现代教育》2012,(6):100-100
在现代中医学课程体系中,中医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与治则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而形成的独特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角度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剖析人们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及相应的思维模式,改变学生对中医落伍和不科学的印象;二是通过比较学的方法,将中医学置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介绍,发现中国古代技术思想为世界开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思路,且早期西医学也有类似气的理论存在,从侧面印证了中医学的科学性;三是结合物理学、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构架,进一步阐释中医学的生命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思想的稳定至关重要,进行教学方改革、努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方法的意义与实施进行探讨,结果充分说明实验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应用及进行教学研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探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各派哲学体系,无论哪家哪派的哲学体系的基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由于笔者学识之所限,在此仅浅要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国古代儒、墨、法、道四大思想流派的联系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本是指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和方面,亦可指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抽象为两类不同且相关的属性。中医阴阳学说是一个哲学抽象性更高、辩证思维更强及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根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其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从校园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使命。而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新的教学方法的介入能有效激活传统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活力。本文就"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做以介绍,希望这些尝试能为教学,为学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起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的体现,是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的主要灵魂,亦是中医教育必要的传授内容。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理论和临床辨治都记载于中医经典之中,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中医妇科师生对学习四大经典缺乏兴趣的实际情况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一些学习中医经典的有效方法,提出设想,来说明学习中医经典对提高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具体内容和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