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额全球排名第3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同时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中国与贸易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从科技兴贸、促进产业升级等角度阐述了中国如何缩短与贸易强国的差距,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巨大成果,对外进出口额逐年扩大,出口增长、国内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增长共同带动我国GDP快速增长.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附加值较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技术创新明显不足.在此形势下,1999年初政府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通过科技带动贸易,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4—2013年的年度数据,使用Eviews统计软件,分析人民币汇率、FDI流入与江西省贸易结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剖析江西省人民币汇率、FDI流入对贸易结构的优化作用。得出结论:FDI流入对江西省贸易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影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这反映了FDI优化了江西省出口贸易结构。但是汇率的上升总体来看对江西省的出口是不利的,同时汇率改革促进了江西省出口贸易。汇率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来对出口起作用,对一般贸易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使我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对产业结构影响外贸商品结构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宁波为例,利用2005-2011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宁波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最后在对宁波各类数据综合的基础上,利用OLS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产业技术进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资本技术密集程度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产品技术附加值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00~ 2008年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了度量.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低、中、高等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最大、俄罗斯最小,新兴经济体经济波动对中国低、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程度通常小于发达经济体.从产品技术附加值角度看,除日本、俄罗斯外,各国经济波动对中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大于中、高等附加值产品.最后,根据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情况,提出了针对出口国具体情况适度调节出口贸易结构以及加大面向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的角度来探讨江西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给江西省贸易结构带来哪些影响。通过对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贡献度的计算分析,认为江西省贸易主体结构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通过对江西贸易方式影响的回归分析发现,FDI对贸易方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产业链与贸易间的关系验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外贸高质量发展间互相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表明:现代化产业链有助于我国贸易附加值的提升,其中产业链的规模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成本效应是促进贸易附加值提升的主要途径.同时产业链对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对一般贸易企业和私营贸易附加值比的促进效应最大,对东部...  相似文献   

8.
顾晓燕 《资源科学》2011,33(8):1522-1528
本文基于1995年-2009年数据,选取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劳伦斯指数、出口产品反应度、出口产品分散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市场匹配性指数、出口市场反应度、出口市场分散度,构建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用功效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综合功效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出口结构风险加大趋势明显,2009年出口贸易结构处于高度风险状态,进而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模式结构三方面提出了出口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近十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贸易主体、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国际市场和国内产业布局虽然仍保持着较高的集中度,但是都有向均衡发展的趋势。然后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测度了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并对竞争力低水平徘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依靠创新驱动外贸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兵兵  李祎雯 《资源科学》2018,40(2):250-261
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跨境分离变得日益普遍。原来以跨境和最终产品为标准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已无法对一国贸易利益进行准确描述。因此,基于传统贸易统计视角,运用竞争性投入产出法所测算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则会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本文运用新附加值贸易视角下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在考虑技术异质性情形下,对2000—2014年中日两国27个行业部门的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再测算,结果显示:① 中国对日本是贸易逆差国,但却是隐含碳排放的顺差国;与新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相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高估了中国的贸易隐含碳排放;② 就行业整体来看,在样本期内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隐含碳被高估了约9.82亿t,进口贸易隐含碳则被高估了约3.92亿t;③ 从细分行业类别来看,在样本期内中国的采掘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属制品业是被高估最为严重的行业部门,平均被高估率高达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