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体验”一词,见诸《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18次,代表性的提法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然而,从阅读教学双边活动的实际操作层面而言,对“体验”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议而不行”的谈兵形式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张婷 《中学文科》2009,(1):24-25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课标突出地表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课标突出地表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晶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陶立生 《教师》2010,(29):72-7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还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相似文献   

7.
林昌海 《语文天地》2010,(11):64-65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7-9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对学生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阅读部分第八条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认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大纲的规定是“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新诗,作为新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在教材中自然也有重要的地位人教版初语三册和六册各安排了一个单元(人教版四年制初语六册两个单元)的新诗。其中第三册新诗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14.
蒋太刚 《成才之路》2009,(16):47-4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一项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传递人类文化、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鳃读文本,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词、美句,更需要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人手: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文学欣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枝一叶的细节,挖掘其中的语言韵味,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呢?  相似文献   

16.
从欣赏心理的角度阐述文学欣赏活动为欣赏者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情感体验新天地。因此欣赏者应注意培养一种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不断升华自我的审美趣味,丰富自己的审美感性和理性,这样在欣赏活动中便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作品中去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感受和领悟作家用审美的眼光对他们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所持的思想上、情感上的态度,从而帮助自己确定对客观世界应持的态度,使文学欣赏活动进入一个更高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17.
“课标”有这样的表达: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20.
【考查要点】 课标和教材中有关初中阶段古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古诗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古诗词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③对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