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会议报道存在着乏味老套、死板沉闷、千篇一律的倾向,程式化较为明显。文章以丰富的社会会议报道实例指出了改进高校校报会议报道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其他报业的“热闹”相比,高校校报显得守成有余,创新不够。首先是时效性差,周期过长。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时效性最强的是周报,其余大多为旬报,有的甚至是半月报。其次是分量重的新闻少,会议报道、领导讲话偏多,信息量少、内容缺乏新意。再次是队伍建设缺乏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昕 《新闻爱好者》2008,(12):50-50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学校办学政策、引导校园思想舆论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责任,充分利用好深度报道这种新闻表现手法,对于丰富校报内容、强化报道主题、体现舆论主导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时代迅速来临,诸多面向社会的发行报刊都把加强深度报道作为树立报纸品牌、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的背景下,高校校报出版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传统主流媒体,因存在种种局限,所以对深度报道的尝试、写作方法的革新、稿件可读性的追求、读者群体的占领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新的时期,高校校报如何应对这种结构性的挑战,关系着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掘并加强深度报道,增强高校校报的厚重感、可读性和权威性,是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闻宣传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宣传工作者的重视和受众的欢迎。做好高校校报、网络、电视新闻等媒介的深度报道,对提高高校新闻宣传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是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当然应遵从新闻理论的指导。许多新闻研究的成果,对校报也是适用的。但是,校报作为新闻传媒大家族中的一员,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报研究,应该紧紧抓住校报的特点,深入探讨校报的特殊规律。 本文拟从高校校报的性质和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一下高校校报的深度报道。 校报按其特点、性质来说,必须重视深度报道。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校报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同时,校报所反映的内容不像社会上那么广泛,比较规律和单一,另外,校报读者群文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报纸在经历了广播、电视等音画传媒的挑战后,又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立体式的挑战。校报也是如此,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健全和校园新闻网的发展,校报日益面临着时效性差、可读性不强、信息量小、发行覆盖面窄等挑战。时效性差。网络新闻可以实时更新,更新一条新闻仅需几秒钟。而目前高校校报出版周期最短的不过是周报,  相似文献   

9.
杜笑宇 《新闻爱好者》2011,(10):137-138
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报纸在经历了广播、电视等音画传媒的挑战后,又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立体式的挑战。校报也是如此,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健全和校园新闻网的发展,校报日益面临着时效性差、可读性不强、信息量小、发行覆盖面窄等挑战。时效性差。网络新闻可以实时更新,更新一条新闻仅需几秒钟。而目前高校校报出版周期最短的不过是周报,所刊  相似文献   

10.
赵蔚 《新闻传播》2010,(2):65-65,67
中国高校校报在中国高校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几乎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校报的质量与社会上的新闻报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科教新闻的报道,开辟理论空间,以解决高校校报发展中的质量问题,使之更好地成为高校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成为教育部开展专题调研工作,成为各高校之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全方位开放:校报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春 《新闻知识》2005,(10):63-64
长期以来,由于校报特定的性质,决定了校报在内容、形式、办报及发行方式等方面相对封闭。具体表现为:一是周期长,多为半月报或旬报,周报较少,新闻报道时效性差;二是报道内容多为校同发生的人物或事件,报道面窄,且由于校报多为4开4版的小报,新闻容量少,重大事件难以为外人所了解;三是从选题、组稿到报纸编排、校对、发行,都由编辑部承担,缺乏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四是受发行范围局限,发行量小。宣传辐射面小,不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报道以消息为主,消息结构以金字塔型为多,其内容多有同质化现象,要通过其他新闻类型、新闻结构和导语实现校报新闻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中发现、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高校校报适应形势、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典型宣传.立足实际,从工作学习生活中选择先进典型,使报道的先进典型真正走进受众心中,充分发挥典型的教育示范效应.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校报在进行典型报道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把握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校报报道的多视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晓君  郭连江 《新闻知识》2007,(4):86-86,36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并作出了重大部署。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反映在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媒体之一的高校校报无疑要把和谐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办报的具体工作中,用新的视野来确定高校校报报道范围和内容,用积极态度来反映高校广大师生员工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校风的重要载体之一。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高校校园树先进、立典型,深入研究分析典型人物报道,有利于更好地从正面角度以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感染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要在与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内新闻媒介的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不断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加强深度报道不仅要遵循一定原则,而且还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勤 《新闻知识》2005,(11):83-84
高校校报作为一份纸质媒体,既具有社会报纸的功能,更具有高校校报的特性。它要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然而,校报与社会报纸同属新闻媒体,具有新闻的特性。本试从突出办报育人功能、加强挖掘深度报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用心打造精品栏目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校报的版面编排反映着校报对高校各项工作和高校校园生活的态度,也体现着高校校报的特色和个性。一个赏心悦目的校报版面,可以进一步吸引师生阅读,充分展示校报内容,彰显校报内容的新闻价值,有效提升校报的宣传功能和育人功能,极大地发挥校报在宣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校报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校报寻求改变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准确定位、转换视角、丰富报道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是每一份校报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鉴于此,山东理工大学报开始实行执行主编制,这一制度既充分调动了报社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校报的质量和水平,也为编辑、记者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校报近十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1063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院校办有校报,加上党校、成人高校等,共有700多家,拥有读者数百万人。但是,校报的改革却动静不大。目前校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量少,可读性差,新闻价值低,不能很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有些报纸办报的基本条件尚未具备。迫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闻改革的突飞猛进,校报的改革必须迎头赶上。首先要弄清服务对象。校报编辑人员往往眼睛向上,会议报道多,领导人讲话、活动多,而学生的活动却反映很少。这是不正常的。在学校内,校报要面向读者,主要的要面向学生;校报要依靠读者,也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