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掌握英语已逐步成为我国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智力障碍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公民也应该掌握一些初步的生活英语,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笔认为对轻、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是在全纳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点尝试。现行的弱智教育课程中英语教  相似文献   

2.
智力障碍儿童环境生态课程的家庭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环境生态课程的新理念论述了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对环境生态课程的家庭教育模式的结构、教育环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 ,我们阐述了在家庭教育模式中如何运用家庭环境分析评估、中介系统的支持和微观环境的调适 ,改变家庭环境 ,开发家庭潜能 ,重视儿童本身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互动 ,使环境生态课程在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中得以应用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满足其生涯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田丰 《教书育人》2008,(2):51-52
补充性课程资源的"链接" 补充性"链接"是以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变化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点,引入生活中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资料及绘画、计算、网络等各种手段来帮助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全面地理解文本中的职业课程,更深入地与生活实践对话,以期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能够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体验工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为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做准备。近年来,培智学校课程主要分为生活化课程和社区化课程两类,但现有的课程仅仅关注于学生自身自立能力的发展,对于融入社会的课程涉及较少。从现实环境出发为高年级智力残疾学生设置的实践课程能够消除学生、家长不自信心理,转变普通大众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观念,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社区活动日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等为智力残疾学生回归主流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从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逐渐转变为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主,且学校中同时伴有情绪行为障碍及自闭症的学生越来越多。良好的教育训练可以改善与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其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尤为重要。学校在个别化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等理念的指导下,以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了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发育的影响,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方面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需要特殊教育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的。文章从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找准学生心力特点、做好学生能力评估、立足学生生活实践、加强家校沟通协作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智低年级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再论智力障碍概念的演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智力障碍定义发生了重要的演变。第一次转变是从1983年的定义系统转变为1992年的定义系统,这次转变是将智力障碍从一个人的固有特性转变为一个人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状态;并提出了按支持程度分类的新系统;第二次转变是在第一次转变基础上继续强调从5个维度来为智力障碍者提供支持,提供个人功能状态,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智力障碍定义的演化改变了人们智力障碍的观念,对智力障碍的分类系统、教育和成人康复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新修订的“智力障碍”定义系统,更加注重个人功能状态的改善,强调特殊教育就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支持体系,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形成广泛的社会适应技能为主要目标,并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构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在身体或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使之能够逐渐融入社会。具体课程以教授学生认识各种生活常识、培养学生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经过耐心的培养,学校中很多学生都已经走入了社会,成为一个能够自理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0.
正培智即培育学生的智力。培智教育特指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在这种特殊教育中,生活语文是培智教育的基础课程。这里的"语文"之前加上了"生活"一词,就把普通语文做了特别的限制与说明,即从生活需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就是说通过简单的语文教育,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生活"在培智学校中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教会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进行统整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科课程先天的缺陷势必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糟糕的教学效果.课程统整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经验之间统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统整、不同类型的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为目的.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进行课程统整,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与应变能力、增强团队协同合作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强化学习效果等,并且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具有理论支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斯滕伯格认为:"人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而是取决于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是一种超越传统智力观念的智力理论,它是一种为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目标而能够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成功智力并非遥不可及,它完全可以加以培养。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实践中开发与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可点亮学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乃至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值得社会和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支架式教学的观点出发,概括了目前特殊学校中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支架式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职业技能水平,从而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和各种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我校依据世界先进的智力障碍教育理论,结合学校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校本课程的研究,所谓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指的是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和各种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我校依据世界先进的智力障碍教育理论,结合学校智障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校本课程的研究,所谓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指的是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程领导作为新兴概念,其本质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的课程行政体制。它在课程政策上强调分权;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环境的营造上强调效率更高的活动组织,使社区和家长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学习方法上强调集体学习与探究学习;在学习评价上强调由单一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化。课程领导立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在共同生活和个人生存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培智教育中的教学对象是身心有残障的学生,他们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较大障碍,他们受缺陷程度、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及评价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新课程、高效课堂的教育背景下,在培智教学中开展"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促进智障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未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小霞 《甘肃教育》2020,(6):187-187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它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别差异性,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矫正和改善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体重超重与肥胖率都显著高于同龄群体,且具有低龄化的趋势。个体因素、家庭的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以及较低的身体活动水平是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体重超重与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在早期干预与行为矫正中应积极采用个人运动疗法、家庭生活方式干预、学校体重管理干预及心理干预的方法。这也对未来的家校合作、培智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和运动性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培智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模糊或过去经验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常有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和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适合智力障碍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主动帮助他们创建口语交际的机会,创设贴近智力障碍学生生活的语言环境,在生活化的学习中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