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诗实践者和理论家,他的六首白话新诗以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全新的艺术形式开启了我国新文学的先河;鲁迅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理论建构为新诗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温鲁迅对新诗发展所做的贡献.对我们探讨新诗发展的道路问题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鲁迅诗歌研究依然沿着旧体诗与新体诗两类不同的诗体类型而进行,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在鲁迅旧体诗的研究中,实证方法和比较方法的运用形成一种趋势。研究者通过大量史实的稽考、本事的还原,廓清了鲁迅旧体诗的历史背景和深厚内涵。比较的方法注重在研究中引入一定的参照系,在与古代诗人或同时代诗人的比较中彰显鲁迅旧体诗的独特美学风格。第二,在对鲁迅新诗的研究中注重诗史背景下的意义探寻,研究者大多着眼于鲁迅的新诗创作之于中国新诗史的意义,因此形成了"鲁迅与中国现代新诗"这一重要的论题。将鲁迅新诗置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大背景之中来进行考察时,重点集中在文化史层面的解读以及鲁迅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两个方面。上述两个方面基本构成了21世纪初鲁迅诗歌研究的新趋势,并从不同的层面展现了鲁迅诗歌研究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鲁迅和郭沫若的诗论各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们、的诗论并非吉光片羽,其中蕴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可以说已经自成体系。虽然其主张有异有同,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而加以生发出的系统见解。因此,深入探讨他们的诗论并作比较研究,对于当前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胡适对于中国化精神的理解和国民灵魂的认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在“五四”革命最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见解恰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史的进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公化方式,鲁迅从进化论进步 到唯物史观,胡适从实现主义转移为新儒学观,鲁迅孜孜以求的是深刻的化反省意识,而胡适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主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冯至因为鲁迅的评价而声名鹊起。鲁迅对冯至的评价来源于他本人对中国新诗的整体认识,也来自鲁迅内心深处的艺术期待。从这个意义上看,冯至的诗歌表现很好地符合了鲁迅的思想认识。冯至和鲁迅一样,是在中国诗歌传统的欠缺处开始新的思考的。他通过"远取譬"的艺术方式推进了艺术的自我更新,这样的努力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他的许多杂文、书信中经常有关于新诗建设的精辟见地和批评。在“民七的新诗运动”中。他与新诗的创导者一起,亲自参加新诗的创作实践。在20年代中期,他还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本文就鲁迅诗论、诗评、诗作三个方面对中国新诗发展史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诗形式的探索,应和着新诗运动在20年代已经在进行“诗体解放”。进入30年代后,戴望舒倡导的散文美自由体,鲁迅和中国诗歌会倡导的新诗民族形式,以及新月诗派格律体,三足鼎立,并存、交织发展。抗战后的诗坛上,自由体、半格律占据统治地位;40年代中期以后,民歌格律体跃居主导角色。自由体对建国后自由诗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其散文化弊端也对新诗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新诗民族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应予充分肯定,而它对五四后的新诗形式的轻视态度,则是有偏颇的。新月时代虽已结束了,音韵美、建筑美的格律诗风仍然牵动着三四十年代乃至今天的新诗发展。  相似文献   

8.
鲁迅新诗可谓借用象征性意象进行新诗创作的成功典范。鲁迅能在新诗创作中准确运用象征性意象来联结与组合充满诗意的语言符号,营造一种浓郁的诗歌氛围,表达丰富而深刻的诗情与诗思。这在中国新诗草创期显得弥足珍贵,也更加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新诗第一个伟大的综合者,郭沫若对新诗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本文从《女神》的角度入手,具体阐述中国新诗由"以物观物"向"以心观物"的转变、在"表现自我"中的"象征主义"移植、最后创造出以浪漫主义为主色调的"自由体新诗"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学史的重要学现象。本通过对他们的比较性论述,梳理,较深入地探析其对立的因由:从鲁迅与梁实秋两种人性观的对立,阐明他们思想的两极性对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学作品不同的审美风格。而他们的不同见解,又极大丰富中国现代学的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人,有效地继承了早期新诗拓荒阶段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融汇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等诸多艺术创作手法,采用中西兼容的诗歌创作原则,基本祛除了早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文化的严重弊病。此种诗歌主张承前继后,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种可能性,重构了一种现代诗学理路,为现代派诗歌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李金发诗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理应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培养;提出自然音节论和诗可无韵说,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推崇诗体解放和创造的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形式和新方法。其新诗理论既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感,同时还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中国诗歌界独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新诗文体学的研究是新诗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吕进的新诗文体学理论有着坚实的品质和丰富的内容。他从创作和理解新诗作品出发,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新诗文体学理论、审美视点、言说方式、"对话与重建",新诗二次革命成为吕进新诗文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诗学要实现与中国传统诗学和外国现代诗学的对话,在迈进21世纪以后的三大重建是时代赋予中国新诗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培养;提出"自然音节"论和"诗可无韵"说,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推崇诗体解放和创造的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形式和新方法。其新诗理论既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感,同时还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中国诗歌界独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要求古诗教学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从具体感知、激活想象、触发情感等三方面入手,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乃至古诗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是现代新诗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大诗人。他的早期诗歌具有强烈的唯美主义色彩,后以唯美主义接纳象征主义。“格律”实验对匡正白话诗流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过度地局限住语言的形式领域内。他的诗歌实践能在中西文化的广大视域中展开,但是保守的民族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向现代性的掘进。闻一多新诗实践的成就与不足留给我们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T.S.艾略特持有强烈的基督教人生观,并对宗教与社会、政治、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精辟的洞见。作为一名杰出的宗教诗人,艾略特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悲观绝望,到危机意识,渴望拯救,最后发展到在宗教中找到庇护与希望。并且,这位了不起的诗歌大师把自己的思想付诸独特而具魅力的诗歌形式,他的作品构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有机体,充分展示了作的思想发展过程和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是在中国新诗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成果上进行深化的。他批判地吸收了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及象征诗派在诗歌音乐性上的理论成果,博取众长,形成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学阐释、涵盖抽象情绪的动态体系是他理论的创新之处,但也有概念的混用和滞留于格律的历史局限。文章讨论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既是对当今诗坛创作的反动,也为新诗音乐性的理论建设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