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乡镇企业的作用问题、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是战时财力、物力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边区的农业立法,规范了农村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今日中国法制农业的实现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经济、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而农村公共图书馆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为农业相关部门的学者、科研人员以及农民提供准确、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的标志,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建设追求的目标,所体现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加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体现农村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具有长期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和科学地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性是新时代我国县域经济的显著特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思考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文章对于蚌埠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快蚌埠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建立特色产品优势区,发展创意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推动蚌埠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为农服务的重要精神,坚持教育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以构建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以调整教育结构,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为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的现实选择,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议:深化改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稳定宽松的外部环境:制订政策和规划,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它既是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就开展农科教结合来产,读解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基本功,服务农业农村结构调整是基本要求。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因:首先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呈现十大变化,即:工业经济由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着眼于制度建设。农业制度建设应以市场为基础,强调政府的组织作用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从而构建以基本经营制度、市场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为总体框架的农业制度建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农村经济要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为基础,合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尤其要使农业经济结构合理化;实现“两个转变”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