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X也好,Y也好”格式的分析,探讨了此格式的语法意义和语用表达功能,并探讨了“X也好,Y也好”格式的表“情”功能。“X也好,Y也好”的格式意义是表示“例举”,是对某一范围内的人,事、物、方式、情状等进行列举说明。强调范围广、情状复杂。“X也好,Y也好”格式的语用功能就在于,它以“例举”的形式表明所列举项(可以代表人、事、物、方式、情形等)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在一定范用内是“任意”的。“X也好,Y也好”格式除了在篇章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外,还具有表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的功能,它表明说话人只看重“X也好,Y也好”后续成分中的事件、活动及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不断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处理好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如果单纯强调人文管理.虽然肯定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的创造潜力的发挥,但是也容易忽视管理应强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造成管理的随意性和软弱性.从而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反之,如果单纯强调制度管理,特别是强调所谓的“三严”.即制度严密、执行严肃、监督严格,时间一长,恐怕要失人心,因为规章也好,制度也罢,毕竟都是“物”,以“物”治人,把人当作机器,  相似文献   

3.
君王治国平天下,不外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为,或清静自然垂手而治的无为。“有为”与“无为”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据实而定。天下如此,学校亦如此。  相似文献   

4.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文章自改也好,互评互改也好,都是提倡把习作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自己,目的是让他们逐步养成“文不厌改”的良好习惯,在“评”与“改”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是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 语文教材选入的作品和文章一般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精品,无论“水到渠成”也好、“灌输”也好、“熏陶”也好,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是责无旁贷的。如果说,所有的学科都有德育的任务,毫无疑问,语文教学进行德育除了责任更大之外,还具有更加丰富、生动、持久的特点,在教一篇好课文时施以恰当的德育,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这决不是夸大其辞。  相似文献   

6.
圣人治吏     
近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知韩非子主张 :圣人治吏不治民。是说仁德的圣君只须管好下级官吏 ,不必更多地直接管理民众。细一琢磨 ,此话有几分道理 ,对当今不乏借鉴意义。余以为 ,当正式领导机构、管理系统建立后 ,每级领导者、管理者只须指挥好直接部属 ,即管好“吏” ,至于“民”的事体应让“吏”协助百姓处理好。圣人治吏不治民 ,一可充分发挥“吏”的作用 ;二是要腾出精力处理大事。治吏 ,一是治“贪” ,二是治“庸”。只要各级官员不贪不庸 ,层层负责 ,老百姓很好管理。匡世奇才诸葛亮因为有违圣人治吏的古训 ,搞事必躬亲 ,连罚军棍…  相似文献   

7.
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选入的作品和文章一般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精品,无论“水到渠成”也好、“灌输”也好、“熏陶”也好,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是责无旁贷的.如果说,所有的学科都有德育的任务,毫无疑问,语文教学进行德育除了责任更大之外,还具有更加丰富、生动、持久的特点.在教一篇好课文时施以恰当的德育,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这决不是夸大其辞.  相似文献   

8.
作文成功的关键在选材。作文选材的好坏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大家都懂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其实光有米还是不行的。必须有优质的好米,才能做成上好的米饭。我教学生作文选材时,常给他们讲自编的“西施与八戒的故事”:如果作前选到的是西施那样的材料,那么你浓妆也好,淡抹也好,她都是光彩照人的。  相似文献   

9.
注重语文教学中讲的作用,并不是要求每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在人们的意识里,“讲”似乎就是“灌”的同义词。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然而,实际上教师每天都在讲课,不管他是怎样讲,点拨也好,引导也好,启发也好,教师总是要开口的,或讲得少些精些,或讲得多些杂些,总之,教师与“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曹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没有写过的特点。”“慧眼细察出佳作”。这些都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丰富的生活是写好日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而观察是写好日记的秘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我的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好日记积累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想。观察静物也好,观察自然景  相似文献   

12.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怎样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有人认为:先教读音,后明字义就成了嘛。其实不行!第一,先谈“字”的教学。是“音→形→义”、“形→音→义”还是“义→形→音”?要确切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掌握汉字的一个基本特点:“困形见义”。无论象形字也好,会意字也好,指事字也好,形声字也好,都充分体现了“因形见义”  相似文献   

13.
1、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任何兴衰变际重大变革,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往往是农民.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度里,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思议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同样农民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尽管这个过渡比西方要晚两三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有一种基于历史感的时间意识 ,春秋二季最能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变化。秋来成为悲秋情绪 ,春至则为伤春情绪 ,但不论伤春也好 ,悲秋也罢 ,它们在内在情感上却是相通的 ,此时的“春”“秋”已非自然之春秋 ,而是人抒发悲情的对应物 ,是人生之“春” ,“秋” ,心理之“春”、“秋”了。  相似文献   

16.
大学内部治理面临“班长”与“校长”、“人治”与“法制”、“个治”与“共治”的困惑,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失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了大学治理权力失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机制”作用,对大学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在权力约束权力中,促进大学内部权力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生命高于一切”像一面不倒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当代名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创作中,她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命态度成为新时期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池莉如此看重生命本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本力图探本求源,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2-I0002
同学们、朋友们:好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在我看来,就是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成才。也许有人会问:环境有“顺”、“逆”之分,哪种环境出人才呢?我说,是环境就影响人,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可以出人才。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难题呢?我认为除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观察积累,坚持读写结合外,重视到作文教学中“寻找”素材也是有效的。 一、从指导中“寻找”。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次作文,从出示文题到作文结束,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考、情感的体验之中,难也好,易也好,忧也好,  相似文献   

20.
“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事情做深入了,都是一门学问。尽管都是菜,而菜摆在桌上,色香味形却有天壤之别,这是因为洗莱的耐力、配菜的眼力和炒菜的功力不同。学校常规管理也是这样。找准“切入点”,不断锤炼学校常规管理的耐力。要使整个学校常规管理有效、长效和高效,应该把制度、队伍和硬件“三大建设”作为整个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法制校园”。通过制度管理,可减少许多人为因素,使大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有利于构建“法制校园”模式。如果能将制度定得细一些,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