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婚姻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在儒家礼制思想影响深远的古代社会里,"烝婚""报婚"是两种比较特殊的婚姻存在形式,它们的存在与古代的父权制、种族观、人口的繁衍及政治外交息息相关,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探析"烝婚"、"报婚"这两种婚姻出现并存在的原因,以祈对古代的社会政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左传》对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婚姻问题有很多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婚姻现象的典型特点是:同姓不婚,陪嫁媵妾制和烝报婚。  相似文献   

3.
张泰 《陕西教育》2007,(7):69-70
寡妇转房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称为"烝",在现代婚姻学上通常称之为"收继婚".收继婚又分为两类:一是平辈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间或家族同辈间的转婚关系;二是长辈收继婚,系指不同辈分之间的转婚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白鹿原>这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为切入点,针对当下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方法和可读性两方面剖析了<白鹿原>成功的原因及它给当下小说创作提供的启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不象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方法.相反,它所追求的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塑造的典型化,以及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不仅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正好可以弥补当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现实主义必须自我发展,放开艺术视野,博采各家之长,才能更好地回应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公认的应用文写作大师.<毛泽东选集>应用文体中堪称"瑰宝"的语言融节奏美、严密美、修辞美、谐趣美、俗白美于一体,为我们今天如何把应用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一是要改革教材,教学内容以主题为单位;二是要改革教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以“烝”、“报”婚为主的收继婚是人类婚姻史上存在过的婚姻形式,在我国春秋时期为合法婚姻,一度盛行。它与通淫等不正当的两性行为不能混为一谈,后者为社会道德普遍所不许,备受谴责。《毛诗序》的作者出于政治教化目的,硬将《鄘风》中的《墙有茨》、《君子偕老》、《鹑之奔奔》三首诗的内容跟历史上卫国公子顽“烝”庶母宣姜的事情牵合附会,并大张挞伐;以后的许多论者变本加厉,以卫道者的情怀,愤怒贬斥、声讨。他们的道德批判脱离历史实际,主观臆度,于诗旨的探讨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的小说具有保守主义的色彩和倾向.<棘心>中,作者刻划女主人公在婚姻问题上的审慎、贞信和对家庭、父母的孝道,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符合保守主义对美德淑行的追求.<棘心>表达的人无至善亦不必强求至善的保守主义圆融的人性观,延续到<天马集>中,并成为其诠释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基础之一.作者还通过作品否认了因追求与现实严重脱节的乌托邦而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激进主义举动,说明权威、纪律、秩序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无完美之人的人性本真所决定的对于权威加以节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角度对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进行研究,可说是国内这几年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个小热点,书中有七、八十条词语用例,可补正向以"源流并重”著称的<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  相似文献   

10.
洪深的<赵阎王>与奥尼尔的<琼斯皇>的表现主义手法极为相似;但前者的内容取向是现实主义,而后者则主要表现现实的荒诞、人性的弱点,具有主观性.洪深的艺术内容取向和思 想取向不统一,在当时新文学作家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贾谊《诗》学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近出土文献,分析了贾谊引用《诗经》与四家诗的异同,注意到贾谊说《诗》以“雅”,“颂”为主的事实,说明贾谊的《诗》学继承了春秋官学中“以诗为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泽螺居诗经新证》是近代学者于省吾先生借鉴《诗经》故训所取得的成果,是《诗经》训诂学史上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是20世纪《诗经》训诂领域极具开拓性的一部大作。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泽螺居诗经新证》对《诗经》故训的继承和发展,以期总结出其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是古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体现出的爱是自然的、自由的、归一的和美好的,也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统一。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很好地诠释了当时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朱子的治《诗》理念可以从治《诗》宗旨、立场和原则三个方面来观照。朱子的治《诗》宗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熔铸新篇;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学者切己体察。朱子治《诗》,持经学立场,但又兼顾文学立场,以经学立场凌驾于文学立场之上。朱子的治《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由训诂求义理,二者兼顾;三、简洁;四、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7.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朱琼娅 《天中学刊》2007,22(4):78-80
"规讽"说源于《诗经》的"美刺"说。元结在盛、中唐诗歌的转变时期,提出并实践着"规讽"的诗歌主张,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也是针对唐诗而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要求。这一诗学主张与杜甫的现实主义紧密相联,对此后的新乐府运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桃之夭夭》藉《诗经.桃夭》篇的隐喻意义,描述了上海女孩郁晓秋自童时至而立之年的生命轨迹。这部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说,包蕴着作者多元化的探索因素,伦理色彩即是颇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桃之夭夭》的伦理色彩包涵着"世故人情"的善、尊重生命的至善,以及"择善而行"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0.
《诗经》305篇诗歌基本上都是周代社会的诗歌创作。它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来创造艺术意境和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周代的艺术风貌,其艺术成就折射出周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