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不少教师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多数学生在十几年间的体育课中,都未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缓解这一现象,应该以多样的单个技术学习;有趣的组合练习;实用的情境比赛;多元的教学评价,为教学设计主线,将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温刘军  冯景 《体育师友》2022,(4):16-19+2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结构化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同时设计指导思想、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运作程序、多元赛制、联动机制、体育作业、评价方式、运动技能、体能练习、运动负荷进行实践。研究表明,结构化体育教学实实施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有效提升,运动负荷科学增加,体育核心素养三个维度的指标系数得到提升。结构化体育教学对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塑造品格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设计是前提在发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必要条件,要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思考[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让学生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健体育人价值,其次在学练过程中要创设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情境,让学生既学到技能,又提升学习的能力。如,  相似文献   

4.
李鹏 《健与美》2023,(2):114-116
在《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题,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一线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认为,提高运动能力素养需要在体育课中保证运动强度,设计大单元教学模块,充分利用比赛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夯实基础运动技能;提高健康行为素养需要科技助力、科学教学,将体育练习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体育品德素养需要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遵守规则、突破自我等要素。  相似文献   

5.
为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故事游戏情境、游戏比赛情境、生活化情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及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参与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能有效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繁、浅、偏、断”现象,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基于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对水平二足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明确了“发展学生在复杂比赛情境中合理选择运球突破技术的能力”的核心任务,通过设置以“运球突破技术”为主题的18课时的水平二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技术学练融入真实的攻防对抗游戏中,加深学生对该项目的完整体验与理解,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王斌 《体育教学》2023,(2):79-81
高中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重要载体。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承载着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培育体育品德的任务,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结合足球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在开放式技能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核心素养,对足球教学的设计、策略和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思考,充分发挥开放式运动技能教育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段学科教学的发展理念。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与较高参与热情。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理念,提出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优化内容,培养品格;转变观念,德育渗透等体育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叶松东  贾晨 《体育学刊》2023,(5):111-118
作为一种“信息-行为”耦合下冲破知识中心导向体育课程桎梏的探索式教学模式,体育非线性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对这种以生态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习过程中学生、任务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归纳其创设代表性体育教学情境、调控关键性体育教学制约因素、简化复杂性体育教学任务设计、优化封闭性体育教学信息约束等实践原则;厘清体育非线性教学在注重学生身体主体性发展、强调多维体育情境开发、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等层面的内在价值。最后提出实践路径:从主动设置探索性体育教学情境,创造感知-行为共同体;合理调适复合性体育教学任务,促进有意义的身体体验;有效引导学生运动行为自组织,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陈桦 《体育教学》2024,(3):56-58
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为一体的灵活多变的团队运动项目,集智慧与趣味于一体。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遵循“学、练、赛”一体化理念,本文以水平三(五上)棒球基本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设计对象,进行大单元学习方案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并通过棒球的团队作战精神来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品德,提高运动智商。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评价作为考量体育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方法,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的选择制定应当契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浙江省《纲要》的“技术、体能、运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角度,设计田径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叙述了运动认知、运动技能和体能状况三维度的评价体系设计方法,旨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世良 《体育师友》2022,(5):19-21+25
运用文献资法、专家访谈法对新课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深度贯彻进行分析。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通过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学目标导向;衔接职业素养发展,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落实以体育人,健全学生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分析职业导向下深化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导向结合的课程构建路径:优化中职体育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模块化;优化教学设计,在运动参与中培育个人品行;情景教学中深度贯彻体育精神,凸显职业素养;融合职业素养要求,合力推动健康行为。学科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张倩 《中华武术》2022,(3):14-16
在学校体育学习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占据大部分比重,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学习中都伴随着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因此,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身”和“心”的健全发展。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于促进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和健康领域、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要求。在核心素养引领下,通过构建田径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联动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运动能力、塑造其健康行为,同时培养体育品质。  相似文献   

14.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体现在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真实化的教学设计、专项化的教学方式,其特征表现为聚焦“学、练、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和整体运动能力的形成,注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进行具有深度的体育教学,强调以“赛”为核心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转换、内容的重构与升级、方法和过程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改进。针对当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路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定位体育教学目标的应然价值;对“学、练、赛”各环节进行针对性设计;动态调整“学、练、赛”整体结构;选择适宜学生的“学、练、赛”教学流程;将表现性评价作为实现“学、练、赛”一体化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并围绕课程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学习评价等。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它是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的结果[1],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体能与技能一直以来都是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角,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也是体育专家、学者、教师们反复研讨的话题,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们的体能与技能都得到有效、高效的发展,是一线教师们不停探索的最实实在在的问题。运动能力是一个非常平实的词语,很少有人去关注与研究它。但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随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运动能力"成为体育与健康学科三大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  相似文献   

17.
蔡炜 《体育教学》2022,(3):13-15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大背景,结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要求,需要从两者的共性问题角度出发,平衡教学中的供求关系。传统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下的需求,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教学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配置。借助体育课一体化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三驾马车的驱动作用,创新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曾多花 《体育风尚》2020,(1):131-13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换教育理念,充分结合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及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良好应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运动意识,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核心素养,实现良好体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揣利利 《灌篮》2021,(3):142-14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必备素养,而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我国高校中水平高低不一,提高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是为培养新一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探究其运动实践的维度,其要素即运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大学教师应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创设教学模式,凸显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3)专攻一门项目学“通”学“精”。研究表明,培养大学生运动能力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评价体系,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为目的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义教课标”)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新版义教课标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实施等要素,这些要素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即课程目标设置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情境与方法利于培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以考评核心素养为目标,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