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向大学生介绍国内外发展形势、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是摆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教育体系等方面论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不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方式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革新网络条件下进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理念,利用网络手段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沈光  孙倩  童政权 《文教资料》2011,(29):208-210
作者在新形势下重新思考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和规律、目的和意义,科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路径.以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120余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式问题、教学大纲保障问题、教学管理机构和考核问题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的调查,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本次调查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用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加强对大学生形势和政策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形势政策教育落实到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的自觉行动中.  相似文献   

6.
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 《考试周刊》2008,2(17):32-33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开阔视野、增强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本文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在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积极顺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需要,提出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为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工具,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政策分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一要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选择方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二要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互助交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三要注重人文关怀,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应该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时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本文首先从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上理清了两者的异同,认为两者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包含在形式政策教育中是题中应有之义.形式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实施者均以学校为主体平台展开,但就参与的范围来说,公民教育的更广.提出了促进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中教育协调发展的三条设想.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对课程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创新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遴选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育和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建设,使该课程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梁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总是处于双向动态互动过程之中。当前我国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经常面临无效关系、负效关系和模糊关系的困境,而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尚缺乏解释教育政策与实践关系的工具,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转型时期,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拓展教育政策学科的研究视域,提升我国教育政策活动的质量。研究两者关系重点在于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本质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互动本质与过程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困境类型及其特征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互动的有效机制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未来走向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意义。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石;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政策的体制基础;坚持教师教育的免费性,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坚持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有限干预与规范,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关键;坚持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国家政策举措革故鼎新。在此期间加强农民群众的形势观与政策观的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行稳致远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常用方法,它能依据时政引导受教育者准确厘清形势,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而且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乡村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应从强化农民角色意识、唤醒政治担当;立足农民实际、创新教育过程;着眼现实需要、注重指导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着理论研究匮乏滞后、评估视域困守于实证范式、评估方法与技术单一、评估活动要素专业性有待提升、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低效等问题。基于此,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从评估标准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指标体系兼顾要素多元与联动协调、评估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评估结果分析说理与反馈应用并重等方面重构分析框架,从而使教育政策执行实践中的政策虚置、政策悬置、政策失灵等现象尽量少出现乃至不出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相关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是由教育政策执行者、专业机构、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公众和大众媒体以及跨部门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委员会等组成的多元复合体。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涉及教育政策成本、教育政策需求与满意度、教育政策执行力、教育政策影响与结果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复杂、动态、立体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是实现对教育政策的良性监测与评估,最终促进并保障政策目标达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that examines the uptake of sustainability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from both ERIC and Scopus databases and then manually reviewed to ensure that they focused on each of: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policy. A total of 91 articles were analysed using a multi-stage process that involved sorting data according to typologies (i.e. temporal, terminology, methodology, geography), coding the text of the articles based on topical content, and an indexing method used to label data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roader code categories. Results suggest that drivers and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well known; yet increased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best practices and processes by which sustainability can be furthered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addition,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to focus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policy development and enactment, and on implications of policy for practice. While there have been some reviews of sustainability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o date, this review contributes to this literature by highlighting research primarily focused on sustainability policy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Current education policy discourse in Ireland, as elsewhere, is replete with reference to innovation, creativity and enterprise. Meanwhile, the ‘pedagogical turn’ is a dominant motif in current discourse in art practice, curating and critique, in Ireland and internationally. This article firstly consider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urn’ as a concept in art and education. In that context, it goes on to address changing patterns of curriculum desig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Ireland. Next, it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Irish education policy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experiences. The particular experience of art education in Ireland is then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iculum culture and the wider policy discourses already identified. Finally, some implications of the Irish experience are addressed, in terms of art practice at the edges of art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at the edges of educ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制订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由于受特殊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诸方面的影响,西藏农牧区的教育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农牧区的教育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充分认识农牧区的教育需求,承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从而对农牧区教育从政策的角度进行改进和调整,是实现农牧区教育内涵式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发展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对于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时期,各院校必须准确领会国家的政策文件的精神,深入思考相关的政策指引,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学科特色,制定具体的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