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段巍  段青 《今传媒》2014,(8):175-176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只有及时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地位,所以隐性采访成为了当今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所需新闻资料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所以极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提高新闻采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今,媒体已充分意识到隐性采访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于是鼓励记者把隐性采访运用到更多的题材当中,对隐性采访报道给予较高的酬劳,隐性采访"不得已不采用"的规则逐步被打破,成为媒体和记者自觉,主动甚至喜欢运用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在我国可谓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3.
孙素娟 《青年记者》2009,(14):46-47
当今,媒体已充分意识到隐性采访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于是鼓励记者把隐性采访运用到更多的题材当中,对隐性采访报道给予较高的酬劳,隐性采访“不得已不采用”的规则逐步被打破,成为媒体和记者自觉、主动甚至喜欢运用的采访方式。隐注采访在我国可谓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4.
王越 《新闻传播》2016,(4):83-84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一手资料,采用了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因为其隐蔽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但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不仅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隐性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度"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记者应当把握好哪些"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一手资料,采用了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因为其隐蔽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但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不仅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隐性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度"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记者应当把握好哪些"度"。  相似文献   

6.
电视隐性采访在我国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这种采访方式的特殊作用,不少电视台都采用过隐性采访。笔者认为:电视隐性采访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电视区分于其他媒体的根本就是声画结合,而电视隐性采访偷拍偷录的采访形式,始终在新闻现场用画面和声音记录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隐性采访的新闻报道以其直观迅速、真实可信吸引读者眼球,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青睐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媒体记者各显神通深入新闻现场报道。然而,我国的社会法制已日益健全,权利界限也越来越清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业内外一度也是争论不休,记者因隐性采访造成新闻侵权吃官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新闻侵权,业内人士也越来越重视。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新闻报道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的关注。在这一环境下,媒体记者不得不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进行隐性采访,对于这种采访手法,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基于此,主要就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所要坚持的适度原则进行探究,以期提高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电视隐性采访及其意义 1.对电视隐性采访的理解. 电视隐性采访也被称为秘密采访、暗访、"偷拍偷录".它作为一个新闻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公认的界定,这里我们姑且参考中国记协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新闻与法"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指电视新闻记者以完全或者部分不公开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变革,我国积极倡导传统媒体要朝着融媒体的方向发展,并且出台了多项关于扶持电视媒体变革发展的政策,其最终目标在于有效地促进电视新闻媒体行业进一步发展,并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能效应。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当前融媒体大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媒体的采访工作,甚至还会影响到采访的精准度以及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且是目前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质量的主线思路。本文就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再议隐性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次特定的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称"暗访"、"秘密采访"。隐性采访的初衷往往是为了降低常规揭露报道的风险,在当事人拒绝采访、明示"无可奉告"时获得事实真相,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进而发挥媒体舆论监督效能。但是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往往要背负来自各方利  相似文献   

12.
温馨 《今传媒》2012,(3):154-155
当前,中国新闻界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手段。在这股"流行风"下,本文从隐性采访成风的趋势及其引发的争议入手,着重讨论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及记者采访方式的选择,并最终呼吁记者慎用隐性采访,呼唤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考量。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因其内容的真是性、鲜活性而颇得新闻媒体的欢迎.然而,法律并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社会各界对隐性采访也各有看法.本文主要浅析了隐性采访的利弊问题,着重从利与弊两方面对隐形采访展开了详细探讨.本文的探讨对于媒体记者在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时权衡利弊得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对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视新闻的采访活动有着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和特点。新闻现场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对新闻采访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阐释了媒体深度融合与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探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如何进行提问、记者提问技巧以及提高新闻质量的途径,并就融媒体对电视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个侧面对隐性采访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是与非进行了辩证的论述,并进一步以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真实性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和揭示隐性采访在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使用误区.拟对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通常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进行秘密采访或者化装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一种常用手法。隐性采访往往使媒体能获得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地逼近事件真相,突出采访环境的原生态和“内幕”后的真实情况,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媒体界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媒体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危机.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符合当代媒体的发展局势.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不同于传统媒体,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探知新闻事实、触及社会深层与底层、并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形式,也是显性采访的有益补充。对隐性采访的议论和评判颇多,有的赞之曰"记录真实的最佳法宝",有的贬之曰"不知死活的胡作非为"。在隐性采访过程中,如何对记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防止他们假借隐性采访之名,行新闻造假之实?媒体监督机关如何严格把关,建立隐性采访的防假机制?这些问题是理论界亟需探讨的。本文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入手,探讨记者隐性采访时的职业底线、遵循准则、操作方法,以及媒体监管机关  相似文献   

19.
隐性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被普遍采用的形式。隐性采访所获得的新闻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与社会的"原生态",极具传播可信度。在电视隐性采访中,叙事过程主要有叙事取向与结构模式,报道原则规定了电视记者进行电视隐性采访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采访纪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进行采访创新的重要性,从信息筛选难度大、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等方面对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从打破传统采访流程的局限性、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掌握采访技巧、提高采访活动的灵活性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创新的主要路径和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提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