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周年带来的学界评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处于因国家学科政策主导带来的他律状态。按照现代社会科学哲学设定的学科知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应该具备经验科学、意义理解和实践批判三重维度。以经验科学审视,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存在着"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两种极端现象;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关于实证主义与诠释学的论辩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应该既追求客观真理性,又要遵循意义理解的诠释学规范;现代社会科学应该在经验科学和意义理解基础上生成实践批判维度,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离此规范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库恩范式概念的本意是解说科学本性的,但由于这一概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功能,故思想政治教育借用范式概念具有合理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创新一开始就面临人本位范式与社会本位范式的两难博弈,解决两难博弈的出路在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育范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过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是做好大学生内生文化张力的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3.
诠释学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诠释学循环、诠释学经验、诠释学关系和诠释学语言是诠释学方法的基本内容或特征。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诠释学方法具有相当深刻的范式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更为我们对教育研究进行元思考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研究范式或范式作为20世纪科学学领域的一大发现,20世纪末被引进我国后曾一度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本质上是特定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优化,进而又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科学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随之形成。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优  相似文献   

5.
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诠释学,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法论,这对纠正实证主义心理学忽视人的特性的偏颇观点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6.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研究取向论、入学范式论、文化范式论和社会学范式论等几种类型。按照库恩范式理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存在着知识信念论证不足、价值主体不清、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不深入、忽视范例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尚处于“前范式学派”阶段。走进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希腊思想是希腊文化和希腊哲学的源头。从现象学的诠释学出发,海德格尔通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诠释,认为希腊思想的源始性意义是存在的无蔽,这种源始性意义在其后的形而上学哲学中已被遗忘和背离。在早期希腊思想文本的希腊式的诠释实践中,海德格尔使诠释学从作为方法和方法论的诠释学转到作为存在之思的诠释意义生成的诠释学.从而开启了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新的发展阶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是对传统课程开发范式所体现的“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动。它致力于以“现象———诠释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体系重建课程理论 ,追求意义的建构以及“交互主体”的对话与理解 ,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课程探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比较教育的研究历程中,产生了历史主义、民族主义、实证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等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议题的变化、方法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扩展,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也发生相应的转换.在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正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逻辑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关联两个方面。内在结构——哲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操作范式,构成了一个有序整体,共同作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外在关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本体承诺、认知基础和方法导向。  相似文献   

11.
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借用范式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解托马斯.库恩发现和描述的范式之本义、本质及其方法论阈限。范式的本义是指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本质上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属于科学学和科学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借用"范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需要认清范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阈限,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样式与研究范式的学理边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逻辑结构及历史发展等诸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及西方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其次,认为实证主义一直是西方教育管理的无叙述方式;其三,认为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正在改变着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范式;最后,对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在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学科自身逻辑规律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初步形成,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促进学科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方法论作用。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坚持、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与反思,能够完善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若干方面,促使学科更完整地发展和更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研究受到思政界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基本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其他方面的研究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就尤为重要。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谱系地位及内涵、结构、特征、类型、功能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层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彪 《教育导刊》2011,(1):13-16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和突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上是重"具体方法实际运用研究"而轻"方法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并对方法论本身的价值前提问题关注较少。因此,从价值前提、研究路径、研究技术、研究范式出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向价值归属、体系化构建、人文与科学相结合以及多学科范式综合创新的现代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方法论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制以来涉及学科研究方法问题的基本现状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及方法论的研究,明显淡薄于学科其他理论研究.呈现出学科研究方法的关注与自觉程度较低;研究范式正走向转换变革与多元融合;缘于学科基本问题反思的方法论意识正在涌现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支撑学科实体理论及学科建设的基石.只有强化学科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图景才会早日呈现.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视角审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是自主自在的自组织存在物,按照自组织理论的范式进行解读,具有有益的认识论意义。从生态系统观和文化传播理论审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评价教育结果有效性,可以得到一定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动力,它决定着该过程的性质和方向。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形式,用以人为本的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理论作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范式转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