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毛泽东于1920年9月9日在长沙创建文化书社,坚持7年,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书社还承担了中共湖南党组织的秘密联络任务."马日事变"后,文化书社及其9个分社的工作人员,面对强敌,坚持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郑会艳 《大观周刊》2012,(51):449-450
文化书社是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图书发行机构。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只为改造中国和世界,传播新文化的一个事业组织。由于资金缺乏,书社以独有的集资方式向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号召,书社以集资合股经营的方式开办起来。文化书社因其宗旨和经营目的,在湖南省开办了九个分社,并在长沙一些学校设立贩卖部,建立起进步书刊销售渠道。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文化书社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广告投放宣传等方法,显示了其比较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对高等教育职能的新概括,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完成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必备条件。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昊阅书社为例,从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职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新闻出版服务"三农"、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继2006年试点建成150个"农村书社"后,根据总署等八部委的部署,2007年重点组织建设了1200个农家  相似文献   

5.
"书社"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左传·哀公十五年>,齐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逊于齐.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这儿的"千社"也应该是书社.所谓书礼就是将家长或男丁的名字书于版图,置于社中,以便按照户数的多少及各户的情况,来平均其负担.书社和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就是士地神.  相似文献   

6.
王改琴 《图书馆》1995,(1):47-49
发展中的“3R”书社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王改琴1987年3月23日在郑州正式开业的“读来读去读书社”(简称三读书社或“3R”书社)。是张少鸿等几位青年自筹资金创办的,其性质是自负盈亏,该社主要是通过租借书刊开展工作,租金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除全部是有偿...  相似文献   

7.
张勇 《记者摇篮》2012,(10):39-40
为了活跃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人们自娱自乐的和谐氛围,根据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丹东广播电视台从2011年1月17日起,开办了面向丹东地区大众的《百姓大舞台》栏目。《百姓大舞台》栏目从开办至今已经走过一年多的时间了,其间共录制播出七十多期节目,在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参与者异常踊跃。人们在参与节目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快乐了生活。这一点在2012年丹东市首届《百姓春晚》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2012年的丹东首届《百姓春晚》是以"欢乐、祥和、幸福"为主题,体现"百姓大舞台,舞台我主宰,《百姓春晚》百姓办,《百姓春晚》百姓看"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亲切关怀革命的出版发行工作,早在一九二○年八月就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这个书社是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目的的书报发行机关,从创办那天起到一九二七年七月被反动派封闭之日止,一直坚持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发行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广泛地传播了马列主义,推动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建党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化书社诞生于“五四”运动以后。那时,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的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在全国普遍展开,湖南的革命青年和一般进步分子,都渴望获得新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古代文献典籍的特殊属性着手,弘扬城市精神文明;知古鉴今,延续地域历史文脉;生活”的特殊作用。阐述了古籍在当今城市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传承历史,推陈出新,构筑城市多元文化;古为今用,服务百姓多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前图书馆经费紧张,文献资料投入量不足的现象,以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读图书社”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出现有其学术背景、认识过程和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提倡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并在思想认识上、理论构建上、研究方法上,依次推进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远远突破了旧有模式的束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界从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了对图书馆精神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创建私人图书馆者的精神源动力的研究还没有纳入视野.大公图书馆的创建人荣德生先生以"爱国忧民,创建不朽之事"为核心的源动力,丰富了中国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是慈善捐助的最佳领域之一。自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创建现代慈善基金以来,这一领域一直广受社会慈善家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在我国,社会力量对图书馆的广泛援助,体现出社会各界对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教育的支持,是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对图书馆的5种类型援助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利弊,探讨图书馆慈善与公益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未来发展方式--创新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图书馆在传递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发展。图书馆学是育人之学,培养人是图书馆学的立足点,人的问题就是图书馆学的核心问题,图书馆学理当关注的是"人文世界"。在此意义上,图书馆的本质决定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图书馆学是人文之学。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过程中 ,在最早创建近代图书馆 ,最早开设图书馆学课程 ,最早开办图书馆学讲习科 ,最早创办图书馆学系 ,最早创办图书馆学学术期刊 ,筹建中华图书馆协会 ,培养图书馆学杰出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是中国图书馆学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参考文献 13。  相似文献   

17.
徐旭对民众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旭先生对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大兴实地调查之风,以社会小书报摊为对象,对其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他践行“读者第一”,站在民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前列,创新服务内容,大力向馆外服务拓展,提出具有超前意义的“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通过以学院图书馆为基地,以实验民众图书馆为扩展,以巡回图书馆为延伸,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网络,诠释了徐旭先生的服务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未建成储存图书馆的原因,阐述建立储存图书馆系统的现实意义,提出建设我国虚拟储存图书馆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但对于图书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馆志的著述则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显著特点为:以编年体制呈现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0年的峥嵘岁月;以口述实录充实编年框架;以描绘平凡中真实的个体彰显图书馆人主体精神;以灰色文献汇编还原多彩工作画卷。这种以编年为基础、以书人书事为经纬的图书馆馆史著述,不仅会推动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推动图书馆文化研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喜才 《晋图学刊》2006,(5):71-72,79
数字图书馆向我们走来,它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在开放式、交互式的环境下资源共享。它使山区人民对信息的发展和使用更上了一个档次,在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中,逐步培养起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学习,为贫困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