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曾把获得知识、提高修养的过程称为做学问。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笔者认为这种做学问的定义和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十分吻合。学习就得有发问的精神,非但于有疑之处发问.在无疑之处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探究不解之疑、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古代文豪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科学领域内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真理,而不是只听教师的讲授,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灌输。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一、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前人告诉我们,要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应从不疑中求疑。教师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  相似文献   

4.
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也就是激发学生质疑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质疑品质。  相似文献   

5.
黄丕海 《中学理科》2005,(10):72-73
学贵有疑.这是我国学者自古以来都十分强调的.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提问,掌握有效的科学提问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现就生物课堂提问的策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肖川 《青年教师》2004,(1):45-45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名学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但为什么要有疑,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却没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学问”、“学问”,必须勤学好问。古语说得好: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说,有疑问就会有进步。那么,小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步学习法,可供广大小学生在学习中参考与借鉴。第一步预习———觅疑学习,首先要抓住预习这第一步,对没有学过的内容,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预习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寻找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去听课。有许多小学生不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因此不能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起课来就会“眉毛胡子一…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总结其一生经验时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学科。”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要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成绩·都必须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提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问,学问,要学就离不开问。学生疑而问之,自然可以获得知识I教师问而疑之,通过问促进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学到更扎实的知识。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育有疑,有疑无疑,至此方是长进。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艺术的提问,是学习深入的阶梯·知识巩固的砧杵。对这方面,我有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俗话说:“学问,学问,不但要学还要问。”古人云:“学贵有疑。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动力。”有疑才会有问,小学生爱提问题,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充满疑问的。由此,对于小学生观察日记的撰写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读书贵在有疑,其中的道理古人早有揭示。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代另一位学者张载也说过:“在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认为,把一切学问都看得很容易,而自己觉得没什么可疑的人,一定是未曾学习的人,因为未曾学,虽有疑难也不知道。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李志芹 《教育艺术》2009,(11):7-7,6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又能使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湖南长沙市培粹中学瞿瑞麒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是教学的一般立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许多学生读书无疑,专待老师讲。...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质疑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教学设计应预设质疑题材.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阅读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的事.并且乐此不疲。教师扣人心弦的设疑提问是学生阅读兴趣滋生的重要途径。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支点。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一)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  相似文献   

16.
朱燕薇 《教师》2013,(31):77-77
学贵有疑.因疑才能生出学问。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要抓成绩.保证升学率,在课堂中更多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结果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如此.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多受制于教师的控制,积极性不强。效率不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让学生愿问,敢问,会问,在问题中尝试解决.从而促进知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亦是思考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上进。”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节成功的课经常是在设疑——解疑——释疑的循环反复中,探究新知,培养思维,完成教学的。因此,设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读书贵有疑。宋代学朱熹认为:“读书无疑教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相似文献   

19.
<正>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后开启数学思维去释疑解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英国有一条谚语: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到学问。一位名人也曾这样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题,总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更要善于提问。那么,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提问呢?我的看法有四"宜"四"忌"。一、要做到四"宜"1.设疑式"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现行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