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式.国外许多研究者通过隐喻分析对教师角色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以中小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为主,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补充半结构语句、问卷调查、撰写隐喻文本、创作视觉隐喻、半结构访谈、分析教学日志、分析自传体叙事、小组对话等.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创作的隐喻内涵丰富、类别多样,普遍包括知识提供者、养育者、制造者、指导者、爱和奉献的榜样、变革的推动者和权威者七种类型;不同性别、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的教师创作的隐喻具有一定的差异;隐喻分析在促进教师角色反思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研究者应采用混合、规范的方法,加强从隐喻分析视角对教师角色进行的研究,并促进隐喻分析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绝大部分都有了转变,转变的结果呈现出人本主义倾向,转变的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情感。教学隐喻视角的研究对职前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启示在于:隐喻是促进职前国际汉语教师批判性反思的有效途径;要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先前经验;在职前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中要探究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隐喻的形象性、情感性、认知性、个体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在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师成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已有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教学隐喻具有各异的特征。职前教师的教学隐喻具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且难以反映教学的整体图景;新手型教师的教学隐喻关注教学的边缘问题,并不断变化和冲突;经验型教师的教学隐喻体现了教师角色的灵活性,且实现了多重角色的和谐统一;教育家型教师的教学隐喻切中了教育的精神,并持续被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两大维度和20个具体隐喻构成的问卷对100名小学教师入职前后教学信念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入职后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隐喻认同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四个隐喻:"商店—售货员—顾客""维修厂—修理师—轿车""法庭—法官—嫌疑犯"和"监狱—警卫员—罪犯";小学教师入职前后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隐喻的认同都较高,没有显著差异,但入职后对"托儿所—保育员—婴儿"和"实验室—工具提供者—实验者"两个隐喻的认同显著提高。教学隐喻是教师教育者了解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信念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信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外教师教育视野下的教学隐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外对教学隐喻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学隐喻在反映和改善教师教学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教师构建教学隐喻的策略与方法,教师的教学隐喻的内容与分类等.这些研究大多具有实证性,并渗透于教师教育的课程之中.国外的教学隐喻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许多研究仅仅要教师归结能反映其教学的一个隐喻,而且对于教师产生的隐喻,又往往忽视教师自身对隐喻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隐喻的情境性和个体性.在探讨教师的教学隐喻时,应注意两点:(1)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往往需要多个隐喻来表达.(2)教师自身对其教学隐喻的解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开放性问卷、半结构访谈对比、分析了实习前与实习期间40位职前英语教师对教师身份认同的隐喻建构,探讨概念隐喻范畴中蕴含的教学与学习信念的改变、教师身份认同改变的原因及其启示。结果发现,实习前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主要包括:知识提供者、引导者、培育者和塑造者,而实习期间主要包括忙碌者、支持者、督促者、知识提供者、拯救者/纠错者和边缘者。实习前,有20个隐喻突显了行为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17个突显了认知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3个侧重课堂教学以外的因素,被列为自我指称类;实习期间,行为主义观隐喻下降到12个,认知主义观隐喻下降到2个,自我指称类却上升到26个。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受到他们在实习学校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度、自身教学能力、实习学校共同体文化以及先前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维 《教育导刊》2014,(6):10-13
一直以来,人们仅仅将教师视为实践者,而忽视了教师也有自己的理论.教师个人理论反映了其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其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撑.教师个人理论作为经验性的、个体性的认识,具有鲜明的表征形式.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创作和使用的隐喻反映了其教学信念以及其对课程、教学和自我的认识.通过教师的隐喻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8.
教师隐喻既是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和形象化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认知和要求。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们接触到的教师形象更加具有多元性,这对师范生和青年教师的教师形象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教师隐喻,并将其运用于师范生的入职前和入职后的教师形象教育中,以期培养更加合格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活动.由于隐喻具有普遍性,作为运用语言传播知识的教师自然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隐喻语言.对教师话语中的隐喻进行辨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及隐喻能力,对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加深对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收集并选取了中国大陆有关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来源的文章,借助定性元分析(QMA)的方法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中国大陆中小学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有3个来源:中小学阶段时积累的学习者经验、职前培训经验和在职经验.各来源对MPCK的贡献程度大小不同,其中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与同行交流作为最重要的来源,且不同年龄的教师和不同地域学校的教师对MPCK的各种来源的认同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