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教育学的研究中,我国研究者对隐喻的内涵、教育教学隐喻的分类、教育教学隐喻的价值和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大都局限于教育学的学科范围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不够.未来教育学中的隐喻研究在深化理论探索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隐喻的实践研究,进而实现隐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3.
对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前教师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教师所作的教学隐喻图画的研究发现:许多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在创作教学隐喻时存在困难,且二者的教学隐喻差别明显;教学具有无限的复杂性,教师需要创造多个隐喻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它;教学隐喻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不同的教师往往对教学有不同的隐喻,即使有相同的隐喻,不同教师对其的解释也不尽相同.针对以上发现和问题,教师教育者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创作符合自身教学的隐喻,并引导其在创作、分析和讨论教学隐喻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教师形成更合理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高维  刘红丽 《教育导刊》2023,(11):26-34
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内部形成机制与外部促进机制。内部形成机制是激发、驱动个体认同某种政治体系的力量源泉,是个体形成政治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过程机制。外部促进机制是促进、保障中小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包括目标引导机制、课程落实机制和评价保障机制。内部形成机制与外部促进机制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存在滑动破坏或固结沉降等情况的地基,在施工时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然而,处理软土地基措施的工程费用一般来说是比较高,如果方法不当,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周密考虑地基条件、公路等级、施工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尽管采用费用较低,且技术上合理的方法。下面对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文本的权威性诠释使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客体。消解了其生命活力和创造性;教科书文本的主体性诠释克服了权威性诠释的弊病,但是理论上的缺陷使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教科书文本诠释的“解释学循环”,从本体的层次上重视每一个个体的经验及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每个个体的解放与和谐的共同体的建立,从而超越了权威性诠释和主体性诠释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高维 《教育导刊》2009,(11):8-10
教科书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教学论取向、课程社会学取向和文化政治学取向。教学论取向的研究是在研究教科书和儿童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使儿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策略。课程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则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劳工阶级儿童学业失败是因为“被迫”学习不属于自身的知识。文化政治学取向的研究从教科书的编写、审定、使用等方面,揭示了教科书所承载的各方权力和价值观的博弈的复杂过程,从而超越了课程社会学取向的研究的“简单化”倾向,对我国教科书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科书是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其选文的变换实质上是社会价值观流变的反映,是通过教学将编定者以及社会主流价值的意识形态传达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经典课文”在不同版次的教科书中有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映射出的轨迹在一定意义上即是“社会本位”取向由“显现”到“内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学艺术的主体和载体,即大学教师、大学生和作为教学内容的高深学问决定了其屿中小学教学艺术在共性基础上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包括:教学艺术过程的定向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教学艺术内容的再造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教学艺术情感的双向性与单向性的统一,教学艺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以及教师学术和教学智慧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教师教育视野下的教学隐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外对教学隐喻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学隐喻在反映和改善教师教学思想和实践中的作用,教师构建教学隐喻的策略与方法,教师的教学隐喻的内容与分类等.这些研究大多具有实证性,并渗透于教师教育的课程之中.国外的教学隐喻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许多研究仅仅要教师归结能反映其教学的一个隐喻,而且对于教师产生的隐喻,又往往忽视教师自身对隐喻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隐喻的情境性和个体性.在探讨教师的教学隐喻时,应注意两点:(1)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往往需要多个隐喻来表达.(2)教师自身对其教学隐喻的解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