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其不仅弥漫于日常语言中,还广泛地存在于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人类文化中.作为人类认知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方式,隐喻与教学的关联是必然的.教学隐喻是教学思想和实践中通过其他事物认识、理解和表达教学相关问题的语言和认知现象.教学隐喻是情知的统一体,通过其达成的认知往往渗透着情感.教学隐喻的功能具有二重性,其在凸显事物的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在遮蔽其另一些特征.教学隐喻还具有不确定性,这也使其呈现了开放和多样的特征.从宏观上看,教学隐喻的生存环境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教学思想,二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高维 《教育导刊》2014,(6):10-13
一直以来,人们仅仅将教师视为实践者,而忽视了教师也有自己的理论.教师个人理论反映了其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其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撑.教师个人理论作为经验性的、个体性的认识,具有鲜明的表征形式.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创作和使用的隐喻反映了其教学信念以及其对课程、教学和自我的认识.通过教师的隐喻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全面介绍,阐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教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善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帮助学习完成知识的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条和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探讨,掌握这些思想和理论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搞好英语教学.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建构主义的听力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符合新的当代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起点应是师范生已有的教学观念。通过撰写、分享和讨论个人学习(教学)生活史以及反映生活史的教学隐喻,使师范生初步反思和扩展其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此同时,挖掘教学理论中的教学隐喻,以隐喻和逻辑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教学理论,并将其与师范生已有的教学观念相融合,有利于他们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进而深化他们对教学的认识。这些措施的价值在于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其认识教学的复杂性,并生成超越现实的教学信念。  相似文献   

5.
王婷 《教育现代化》2005,(10):26-26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一新的评价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人本主义的教育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思想、多元智力理论。  相似文献   

6.
范锴 《中学生物学》2012,28(5):10-11
隐喻是利用已有经验的事物来解释或了解另一新经验的事物.它不只是语言现象,且是认知现象,具有建构的性质.教科书引入隐喻有助于改善传统科学课文“艰难生硬”的印象和促进学生理解新概念.教师可利用隐喻辅助教学,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但若隐喻中的经验是学生陌生的,不仅无助于概念理解,甚至产生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哲学,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独特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尝试深入剖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使我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认识建构主义自八九十年代崛起后受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一些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项目公开宣布采用建构主义观点,它对今天的数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基于对教学与其他事物相似性的认识和理解,隐喻在教学和教师教育中可以发挥反映教师专业思想,作为教师教学的策略,作为评价、研究和发现的工具,作为教师反思的中介和教学思想转变的"跳板"等十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及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系统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得出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