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益民 《阅读》2011,(Z2):1-1
<正>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相似文献   

2.
黄清云 《阅读》2016,(Z3):53
大家好,我叫黄清云,来自靖江市城北小学五(1)班。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写,只有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干巴巴的?我以前也是如此,但发生了一件事,它改变了我无话可写的囧状。去年暑假一个中午,妈妈有事出去了,她让我和爸爸一起睡午觉。虽然我最讨厌睡午觉了,但母命难违,只好乖乖地躺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就打  相似文献   

3.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4.
思维的定势,就是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有一个拍成电视剧的故事,一个学生去读书,第一天老师教一,写一横,第二天老师教二,写两横,第三天老师教三,写三横,第四天学生就不去上课了,家长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他说老师教的我都学会了,家长叫他写一万,他写了一万横,从早写到晚还没有写完。这个小学生写一万,从早到晚还没有写完的原因,就是老师在前三天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的思路。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讲,辨证地来看问题,这个小学生的这种思路也不全是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陈林 《阅读》2014,(43):28-29
<正>每一篇作文都是写出采的,但是谁写出来的,有时候却说不清楚。有孩子要说:"作文当然是我写出来的!"如果我们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就能理解了。这篇作文确实是你想写的吗?这篇作文是不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者感情?这篇作文是不是已经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想或者感情了?好的作文一定是自己"想"写的。这个"想"由谁来断定?当然是由作者来定,因  相似文献   

6.
喂鸟记     
刘丞泊 《阅读》2012,(5):25
妈妈很喜欢小鸟,她常说:"小鸟的快乐就是自由!"我也很想跟鸟儿玩耍,但又不喜欢把它们关在笼子里,怎么办呢?妈妈帮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每天将一些吃剩的饼干屑和面包屑放到窗台上,让小鸟们寻着食物而来,这样每天在窗口写作业的我就能看到觅食的  相似文献   

7.
一切文学作品皆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土壤。我们学生作文也不例外 ,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这就需要我们学生有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充分发挥学生各种观察角度 ,立足点不同 ,观察点也就不同 ,所写到的同一件事的目的及写作思路就不同。思维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对素材的筛选、提炼和加工等多项活动。因此 ,写好一篇作文 ,学生必须具有观察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以下几点 :一、学会观察、丰富生活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 ,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生…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9.
作 文教学难度很大 ,学生觉得作文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提起写作文 ,学生常常是抓耳挠腮 ,苦思冥想 ,始终不得其法。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干巴巴、枯燥无味 ,象一笔流水帐 ,要么就翻箱倒柜地去抄袭。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得出这样一个理儿 :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尝受到成功的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一、作文前 ,注重成功指导 ,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 :相信自己 ,才有可能成功。从目前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 ,不少学生不是不具备写作文的基本条件 ,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我写不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爱上写作     
孙伟 《阅读》2007,(9):23-25
小朋友,你喜欢写作文吗?其实这个问题呀,不需要你亲口回答。我只要看看你写的大多数作文是老师、家长布置的呢,还是你自己要写的,就可以知道答案啦。写作文不应该是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  相似文献   

11.
干露 《阅读》2005,(12)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看见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临阵磨枪,我心情复杂。论积极性,孩子们总是耐心地簇拥在办公室的窗口,一旦发现我有一点空闲,就小雀似的蹦了进来:“干露姐姐,你看我刚写的文章,还行吗?”浏览一番后,常有假、大、空的“豆腐块”被我“红牌出局”。我知道,不少文章就是冲着竞赛突然“诞生”的,仓促得漏洞百出。一个平时不爱出声的小姑娘是个例外。她瞅我有空时,递上一本打印成的文集,也就薄薄的十来页纸,字号大大的。“干露姐姐,这都是我平时的周记,你看能挑出合适的文章,再修改一下参加比赛吗?”我不由得细细看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诗词漫谈     
壹 关于诗词格律 (一) 我有一个写传统诗词的亲戚,快八十岁了。八庚、九青、十蒸三个韵部,他从不混用。比《佩文韵府》还《佩文韵府》。堪称是“顽固派”。这类老先生恐怕今天也很少见了。但他对别人邻韵通押不反对,甚至再进一步放宽韵脚按今音押韵,他也赞成。这又是他的开明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和平共处”。 但有一种意见认为今人写传统诗词务必以传统的平上去入为音韵标准,谁超越了“平水韵”范围谁就破坏了传统格律,从而也就破坏了传统诗词。就带点儿霸气了。汉语语音历代  相似文献   

13.
韩青辰 《阅读》2014,(11):4-5
记得是在1978年,我12岁,那是一个爱幻想、爱玩耍的年龄,也是一个不听父母话的年龄。在那个时候呀,我经常逃学上树去摘果子,下河去摸鱼,有时候,跑到外面去胡写乱画,就是不喜欢坐在教室里上课。为了这个,爸爸教训了我好几次。哭过了,可我照旧还是那样儿。  相似文献   

14.
“欲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一个目的。一部历史,究其实质,到底是天意(即神意)的安排和体现,还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个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司马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冒继承 《阅读》2012,(10):21-23
手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生活中几乎处处离不开手,习作中也常会因为内容需要而写到手。同学们平日留意观察过自己或者是身边人的手吗?应该怎样写好"手"呢?一、我为手来拍照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手"的"照片"吧: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相似文献   

16.
陈慧 《阅读》2007,(10):1-1
同学们,你们读过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吗?这是一部世界名著,前不久,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阅读了这本书。小说讲述的是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鲁滨逊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终于排除万难,返回了故乡。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里讲的科技学术论文,主要是指在高等学校学报上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讲到这类学术论文应该怎样写,那么首先就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高校学报的性质和地位怎样?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明确了一篇符合要求的科技学术论文应该怎样写,同时也就明确了一个合格的学报编辑应该怎样当。  相似文献   

18.
胡传景 《阅读》2011,(12):26-27
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很多同学都胸有成竹,我也是其中一个,觉得这个主题实在太好写了,因为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作本应该是快乐的活动,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郁结,感慨的紧压,不发不畅,不抒不快。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章就诞生了。”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作训练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一提写作就头疼。而且,写的作内容空洞,随意编造、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苦恼于此。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怕写作、不愿写作到想写作,会写作,写好作呢?关于作教学,是个很大的题目,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此,我只能就自己在教学中感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海华 《阅读》2014,(38):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