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任何一项传播活动都处在一定的传播生态环境当中,健康传播也不例外,其作用力的指向是健康传播周围的环境;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反过来影响健康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原生态,内生态,外生态三个层次分析健康传播在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佳 《传媒》2014,(20)
正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许多年以来,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新闻传播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们投入大批力量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现了"可读公式""文章通俗性指数"以及"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选择性因素论"等等,力图找到一条能更好地适应传播对象的新的传播路径。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现状看,我们对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绿色传播策略的提出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思维。将绿色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关于传播素质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在我国,结合传播学研究的现状和我国传播教育的实际,对传播素质提出了本土化的界定.所谓传播素质,即在信息时代,一个人能以受众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为取向,熟练运用各种传播方式手段,从而卓有成效地进行传播信息与沟通心灵的现代素质.它包含良好的传播心理、宽广的传播胸怀、恰当的传播方式和纯熟的传播艺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具象传播作为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的符号学和认知学等特征以及方法论意义,在分析了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具象传播在跨文化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描述和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的网络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韩冰 《报刊之友》2014,(3):20-21
隐秘传播,是指传播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传播方式低调,以宣传非主流(亚)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介传播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推广使用和发展。同时,网络传播凭借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赢得了大众更为广泛的青睐。本文将从隐秘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在新型媒介的网络中的传播发展变化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闻界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新闻传播目的论。一种理论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说话”。另一种理论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是“报告事实”。他们都是单一新闻传播目的论者。作者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实际上是双重的;一是“报告事实”,即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说话”,即通过新闻传播记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国内外蒙古族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作了综述。总体来看,蒙古族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蒙古族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大众传播与蒙古族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不太多,是这一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编》2009,(2):41-41
当前,新闻界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新闻传播目的论。一种理论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说话"。另一种理论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是"报告事实"。他们都是单一新闻传播目的论者。作者认为,新闻传播的目的实际上是双重的:一是"报告事实",即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当代传播》2011,(6):37-39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传播符号学视阈中,建立动漫传播的符号学基本假设,确定动漫传播的关键概念,探查动漫符号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动漫...  相似文献   

13.
贺雪飞 《新闻界》2007,(2):30-31,44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  相似文献   

14.
终端传播排名第一就传播而言,任何一个成功的传播都是整合传播的结果:它包括线上、线下、产品体验、口碑等。在各种传播工具中,在我们看来没有主次之分,只有推动的顺序不一样。这里谈到的终端传播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界第一次正式导入传播经济与传播经济学的概念,并对它们作出了概略性的说明。本文认为,在排除分类盲点之后,我们有可能建立起有解释力的传播经济学理论框架,这样一门传播经济学,不仅能解释传播经济中的技术合理性问题,而且能解释其文化与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播和谐与和谐传播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奥运会开幕式中类似理念的梳理,对此加以分析。一、传播和谐"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基本命题。如果说"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最佳状态的理解,那么儒家的"孝悌"伦理体系与"家国同构"观念,以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8,(7):45-51
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媒介的社会化和传播的新格局。在促使社会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同时在社会传播主体转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事件公众",也推动了社会关系复杂化。面对新格局,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化传播参与各方价值与利益,又能够对社会化传播实施有效地引导与管控,既是政府管理层面宏观上的需求,也是新闻传播业界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需要。本文以数字技术提供的大数据监控条件为基础,提出了传播程序管理的框架,以期对社会化传播整体规范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模式的学者。本文旨在通过其"人——神"传播模式的解析,探讨这一模式在传播符号、传播伦理、传播过程与目的等方面对今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晓华 《编辑之友》2010,(10):63-64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的"铁轨效应"指的是作为两种强大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会取代传统传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唯一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也不会真正与传统传播融合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是一条笔直延伸的铁轨,两根铁轨平行向前,又有枕木为基并且相互连接,并以这样的承载方式,信息就像列车一样向前飞驰.  相似文献   

20.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