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总结科技期刊通过专刊模式汇聚前沿热点的经验,旨在探索科技期刊引领创新导向、树立品牌形象的新路径。【方法】以《科技导报》“年度科技热点回眸”专刊6年来的出版实践为例,分析专刊策划、组稿、出版以及宣传推广的策略,探析专刊的独特价值、出版成效和典型经验。【结果】“年度科技热点回眸”专刊具有站位高、时效强、主题新颖、解读深入和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学科覆盖面逐年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逐渐增强,在提升期刊品牌效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结论】科技期刊将多学科多领域的年度前沿进展以专刊形式呈现,是有效汇聚科技热点和科研信息的办刊新实践,不仅能将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加以总结,起到凝聚创新导向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梳理《生物工程学报》近7年来专刊的策划和出版实践,一方面总结出版专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国内期刊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详述《生物工程学报》在专刊选题策划及组织形式方面的做法,并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数据,追踪比较了该刊2009—2011年间出版的专刊与普通发文的被引频次。【结果】结果表明,组织专刊既可以扩大稿源,又可以提升论文质量、增强期刊学术影响力。【结论】专刊的策划与出版是现阶段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专刊主题的选取对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影响,为推动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2012年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专刊为例,对比纪念活动选题专刊和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零引用率。【结果】 纪念活动选题专刊的被引频次普遍高于常规投稿文章,零引用率低于常规投稿文章,学术会议选题专刊文章则相反。【结论】充分利用期刊或学科相关的各类重大纪念活动的机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学术专刊,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专题/专刊出版成为期刊主要策略的背景下,专题/专刊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方法】以《热带地理》为例,采用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对比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分析2014—2019年专题/专刊的实际效果。【结果】(1)专题/专刊出版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有助于期刊获得国内评价体系的认可和国外数据库的收录。(2)总体而言,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略高于自由来稿,但两者差异并不明显。(3)专题/专刊文章下载量占期刊文章总下载量的63.6%,远高于自由来稿,可见专题/专刊能够引起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可显著地扩大学术传播范围。(4)专题/专刊的时效性、发表相似主题内容的间隔时间、命名的特色化、作者群体的覆盖面、文章数量、文章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宣传力度等是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策划出版专题/专刊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但并非所有专题/专刊都能取得显著效果。除了做好内容之外,期刊应高度重视专题/专刊的宣传推广和知识服务。同时,必须强化期刊品牌建设,为期刊赢得优质人才,从而助力专题/专刊策划。  相似文献   

5.
《化学进展》办刊创新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索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为新环境下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结合《化学进展》的办刊实践,分析了传统中文科技期刊应对环境变化,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的系列举措。【结果】《化学进展》通过秉承传统出版特色以及锐意改革创新两方面来保障期刊的持续发展,如出版特色专辑/专刊、“传承与创新”和“Mini Accounts”新栏目的创办,引入语义出版,利用GOChemistry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等。【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以特色栏目和文章为发展核心,做好期刊定位、保持期刊特色,寻求期刊差异化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中国光学》自转型更名后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刊经验,旨在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光学》的创办背景出发,详细论述了《中国光学》打造精品期刊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吸引资源、充分调动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约请优质稿件、组织专刊、提升编辑水平、数字出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结果】 经过初创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光学》于2017年9月先后被EI、ESCI数据库收录。【结论】 坚持提高学术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关注领域前沿,可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积极接触国内外知名数据库,采用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传播期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整体策划及实施纪念专刊,为提升高校学报类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稿源基地建设以及编辑部工作能力探索方法。【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纪念专刊为例,从作者单位的需求出发,将期刊的形式由常规论文的集成上升到整体学术包装。编辑部实地调研医院需求及学科特点,制作学术、人文、艺术相融合的期刊,并精确发行。分析对比专刊的稿件质量、稿源基地的建设效果、编辑部能力的提升状况。【结果】 专刊稿件质量优于常规刊,稿源基地建设得到巩固和扩展,编辑部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 整体策划的纪念专刊,对期刊品牌影响力和编辑部工作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科技期刊专题传播策略和影响力提升方案,为专题成果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了提升期刊专题传播质量的新思路,指出最具传播力的期刊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系统总结期刊专题传播的途径与形式。【结果】 《煤炭科学技术》在策划初期、出版中期、刊出后期3个阶段对所策划的系列专题进行系统的宣传与推广,而且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宣传方案,同时采用4种业务拓展方案以提升专题传播力。应用以上宣传方案后,该刊专题论文的来稿质量大幅提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明显高于当期非专题论文,且该刊影响因子由2010年的0.239提升至2016年的1.231。【结论】 全方位的传播方法以及相关的业务拓展可全面提升科技期刊专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因素。【方法】 通过对我国7类不同隶属关系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机构进行调研,获取128份有效调研表,每份调研表包含31种相关因素,对调研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期刊属性、重大科技成果首发、高被引论文、论文发表量和发表周期、拒稿率和拒稿量、期刊口碑和期刊发行量。其中期刊属性因素主要包括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能力,相似学科中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期刊栏目多样性,单一期刊还是期刊群,期刊出版模式,重要内容、论文、新闻等推送力和国家覆盖度等。【结论】 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需重视并加强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建设,提倡开放获取出版,发表重大科学发现论文,适当提高论文出版量,缩短评审和发表周期,提升期刊口碑,强化期刊内容宣传推广,提高纸刊发行量和地区与国家覆盖度。  相似文献   

10.
《金属学报(英文版)》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与国内SCI收录英文期刊,特别是材料冶金学科期刊就提高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实践方法进行交流。【方法】 以《金属学报(英文版)》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工作实践,设定具体的发展目标,探寻可稳步提升英文期刊国际化和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结果】 在确定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发展目标情况下,通过出版平台国际化、编委和审稿队伍国际化、宣传手段国际化等方式积极组织策划专刊、拓展稿源、扩大出版规模,使得《金属学报(英文版)》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均得到持续提升。【结论】 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多角度、多举措,长期不懈地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推动英文SCI期刊不断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被ESCI数据库收录的策略。【方法】 以2016年ESCI收录的我国31种英文科技期刊为样本,从出版周期、国际出版社合作和其他数据库收录、国际编委比例与引文影响力4个方面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申请ESCI收录的策略包括创刊时采用季刊或双月刊出版;与国际出版社合作,采用国际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等。在申请ESCI收录的同时,多数期刊也在寻求被其他重要数据库如Scopus收录。国际编委会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注重文章被引频次的积累,从而提升竞争优势,争取被ESCI收录后能快速被SCIE收录也是多数期刊采取的重要策略。【结论】 建议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借鉴已收录期刊的经验,重视ESCI对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Scopus数据库新推出的期刊评价指标CiteScore评价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方法】 对比研究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江苏省科技期刊2016年和2011年CiteScore、CiteScore百分位数、CiteScore排名的变化,具体分析其中SCI和EI收录期刊的指标变化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江苏省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 江苏省被Scopus收录的科技期刊种数维持稳定,SCI和EI收录期刊指标占优势地位,“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在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 建议江苏省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学科优势创办更多优质的专业期刊,以期在数量和质量上共同提升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为“影响力计划”)1期实施后的效果进行绩效分析,为今后资助期刊的种类及资金额度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指标,对影响力计划1期资助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力计划1期实施3年(2013—2015)以来,受资助与未受资助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均进步明显,而受资助期刊在学术影响力指标的提升上明显快于未受资助期刊。【结论】 受影响力计划1期资助的期刊在学术影响力指标上提升效果明显,同时也起到了对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了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思路,以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总结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结果】 “药学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推广文章和构建期刊社群,成功地辅助《药学学报(英文版)》全面提升了影响力。【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围绕宣传期刊文章,以及运营由作者、编委、读者构成的期刊社群,以宣传期刊品牌,全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出版形成的融媒体矩阵在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范围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以《遥感学报》“中国遥感20年”纪念特刊的宣传为例,通过融媒体手段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总结实践经验,跟踪分析后期的宣传效果。【结果】 通过融媒体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传播模式,扩大了阅读群体的辐射范围及传播效应,增强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结论】 融媒体技术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总结全媒体时代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策略。【方法】 以优秀的科技期刊为例,结合理论探索,分析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结果】全媒体时代,期刊可通过内容提升、借助大众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及组织专业特点鲜明的特色文化活动等措施,提升品牌影响力。【结论】中国科技期刊应根据自身条件,学习精品科技期刊的品牌意识及建设方法,培养期刊的品牌价值,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内科技期刊通过集约化发展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模式与方法。【方法】 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期刊社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及工作实践,总结具体的实施方法及取得的实际效果。【结果】 集约化发展使材料期刊社旗下6种期刊的办刊实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结论】 集约化办刊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流程再造,保障了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技热点专题策划出版的意义和方法,使学术期刊的价值更大化。【方法】 结合《科技导报》办刊实践,对比分析《科技导报》2014—2015年专题出版情况,讨论综合性科技期刊“新闻热点导入,科学深度解读”专题出版模式。【结果】 通过出版热点新闻专题,综合性科技期刊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读者,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选取的前沿或热点选题,既传播了科学,也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结论】 从新闻热点导入的策划专题,打破科技期刊千刊一面、一成不变的发展态势,是综合性科技期刊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研分析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为提高其出版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调研期刊的基本情况、期刊采编系统、期刊网站建设、期刊国际出版、期刊出版模式等方面。【结果】 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90.0%的期刊采用期刊采编系统,93.3%的期刊建立期刊网站,83.3%的期刊实施国际合作出版,70.0%的期刊出版模式为订阅模式,60.0%的期刊被SCI检索系统收录。【结论】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亟需增加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和提高办刊质量,期刊发展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网站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