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本文认为,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宗师吕叔湘不仅是语法学家、语文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修辞学家和修辞实践家。吕先生一生十分重视修辞学研究并且始终关注、支持修辞学的健康发展。他对中国修辞学的重要贡献是:开创性研究提供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范式;独特修辞观促进了修辞学的科学发展;打造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并培养了杰出的修辞学家。  相似文献   

3.
骆小所教授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在修辞学史上最早提出了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理论: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还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他的研究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本文对其主要学术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其次是他对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 年代的化热、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张炼强的修辞学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归纳和总结具体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二是建构自己严密而实用的修辞学体系,三是对修辞学进行交叉研究.在这三个方面中.交叉研究成绩最为突出,而其中对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的认知考察,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的序言蕴含多重信息:一是对《汉语修辞学》进行了简明而切当的评价;二是包含了对《汉语修辞学》出版之前一些重要修辞学著作的看法;三是对修辞原则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促进了学科发展。吕氏序言虽然平实简明,但是产生的学术影响是深远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应该重视修辞过程的研究,因为修辞过程中蕴涵着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涵盖着所有的修辞现象.只有深入研究修辞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才能正确全面地界定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也才能建构起适应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科学而严密的修辞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修辞的性别分野"就像人类自有语言以来便有修辞一样,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一直为语言学界特别是修辞学界所忽视,相关研究一直未予展开。谢元春博士《女性修辞研究》一书运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并在理论上予以了阐释。这一研究成果既拓展了修辞学研究的视域,促进了修辞学研究的深入,也对人们的修辞实践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在其小说作品中,对其运用得广泛、灵活而奇妙。是语言学与文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吕坤是明朝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著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著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反复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话语结构中一个看似简单 ,实则重要、却容易忽视的语言现象及语言组成结构。它既存在于口语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于书面语中。本文回顾了过去对反复的研究 ,主要包括修辞、会话分析以及语言习得等 ,提出了用语用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中反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但定性和实证对比研究居多;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然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多元化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理论值得期待,基于口语语料和网络对话这种新文体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王蒙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有着自觉的语言和语言学、修辞和修辞学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特质深刻的认识,二是对汉文学修辞独到的见解,三是对语言风格辩证的体认.而这些认识对我们的文学语言研究和修辞学研究都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廷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修辞学领域辛勤耕耘,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宗先生在修辞学性质与范围、修辞研究途径与方法、白话修辞与文言修辞以及20世纪中国修辞学起源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成就来阐释宗先生对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曹石珠的形貌修辞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陈望道的形貌修辞理论,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修辞学分支学科———形貌修辞学;二是理论上多有创新,超越并修正了前人的理论;三是对作家的形貌修辞作了广泛研究。曹石珠形貌修辞研究扩大了中国修辞学的范围,增加了中国修辞学的内涵,为人们的修辞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