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
詈词詈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一则微博中的回帖简要概述了四川方言中的詈词詈语,指出了四川方言詈词詈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明富 《天中学刊》2013,28(5):73-75
"泼"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詈词,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泼"作詈词是语义逐渐引申演变的结果,其语义演变轨迹为:"弃水"义→"流动""泻出"义→"漫""满"义→"泼辣""无所顾忌""胡乱"义→"凶悍""蛮横"义→用作詈词表"卑劣""可恶"之义。"泼"作詈词,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泼"构成的合成詈词,从构词语法来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也有少数形容词性成分;从构词形式来看,主要有二字格、三字格、四字格等,其中以二字格、三字格居多。  相似文献   

4.
骂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学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跟一般骂詈语相比,大学生骂詈语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表情达意方法。大学生骂詈语的存在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王蒙小说中的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娟 《语文知识》2006,(11):10-11
詈语就是骂人的话。一般说来,詈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很常见。从王蒙的小说中,我们就可窥见汉民族詈语的一斑。根据骂人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王蒙小说中的詈语分为五种。  相似文献   

6.
《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语用、语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全书的骂詈语作出分类。从语义角度将《水浒全传》中骂詈语分为七大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三类,从语义与语境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并对分类进行了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了骂詈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钱韵然 《文教资料》2007,(34):49-54
诟词詈语作为自古以来文学中的现象之一,在《金瓶梅》中达到鼎盛。大量骂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现实风貌,更折射出社会的精神文化面貌,有的至今仍未丧失其生命力。通过对其中的詈语诟词进行道德意义上的分类,溯源探流,简单了解它们的演变过程,并从中看到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詈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更多的是针对詈语本体的研究,鲜少提及对外汉语教学。试从詈语定义出发,阐释詈语的使用目的和分类,对詈语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疾病詈词是汉语詈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詈词的一般属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詈词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反面反映出某一民族的性情和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疾病詈词的分析,从中透视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理想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詈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底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探讨,可以发现施詈者与受詈者普遍具有四种基本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对王蒙小说中的詈语进行分类,并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阐释王蒙小说存在詈语的原因,从而透射汉语詈语存在的原因和语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粤方言。通过分析三大方言詈骂语中的詈骂文化,总结出三大方言詈骂文化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存在借动物之名骂人的詈语,动物詈语是詈语的一种类型。虽然詈语历来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垃圾",但它既为一种言语现象,我们就不能对其避而不谈。本文试从语法方面对人们关注不多的动物詈语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骂詈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使用詈词是粗鄙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詈词往往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借助詈骂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红楼梦》中刻画人物的一种特殊手段。重点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骂詈言语行为的主题、语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由于网络交流的便捷,网络语言日益丰富,网络骂詈语在网民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升高。与传统骂詈语形式上的单一性与语言表达上的直接性不同,网络骂詈语有着形态各异及表达内容上较隐匿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具体分析网络骂詈语的意义构建,解释网络骂詈语是怎样通过各个不同空间的认知运作最终形成新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正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体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同样属于网络语言的网络詈骂语,内容及属性都较为特殊。该文从对网络詈骂语的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分析了网络詈骂语的成因及组成特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詈词由传统詈词演化而来,具有鲜明的网络词汇特征,但仍保留詈词的基本属性.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生活更加频繁,网络詈词的发展呈现词族化、去詈化、国际化等特点.把握这一趋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网络语言环境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小说作品中詈词的使用达到了泛滥的程度,《醒世姻缘传》尤甚。本文从詈词使用的频率与特点、詈词使用者的身份、骂詈双方关系的广泛性、詈词使用的场合四个方面考察《醒世姻缘传》詈词使用的具体状况,以说明该书在明清时期詈词滥用大潮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9.
詈语是一种粗鄙的语言,语言界研究它的人不是很多,但作为客观存在它又是无法回避的语言现实.近几年在不少作家的小说创作中詈语频频出现,似有上升的趋势,且出生于不同地域的作家所使用的詈语呈现出相同或不同的特征.何顿和王朔詈语即是这一类代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不断在发展,其中出现了不少网络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詈词也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西安市5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詈词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出了校园十大流行语,同时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对大学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詈词方面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