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用军事手段扼杀苏俄的企图。此后,社会主义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从军事冲突阶段过渡到和平共处、相互交往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苏维埃外交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后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列宁在苏维埃外交领域的探索和贡献不仅在于他放弃了世界革命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政策,更在于在20年代初期的历史条件下,在战后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初露端倪之时即看到这一不同于传统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的追求并客观阐述了它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列宁对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认识为苏俄和平共处对外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在经济上濒临崩溃。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苏俄人民在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斗争中苏俄政府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贸易联系,终于冲破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反苏联合  相似文献   

4.
有些历史问题,似乎已成定论,人们很少再去研究。但倘若细加研究,往往会得出新的结论。笔者在从事世界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苏俄时期的外交进行了仔细考察,力求对苏俄外交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某些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本文就苏俄外交中的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心得,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和平法令》的认识问题对于《和平法令》,我国史学界基本承袭了前苏联史学界的观点,认为它奠定了苏联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基础。果真如此吗?还是让我们先进行分析再作结论。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倡导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将和谐外交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拓展到国际领域,把传统的和平共处与世界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结合起来,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的和平外交政策,走上了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和平共处对外政策发展的新阶段;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的演变,应答了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平发展为和平共处增添了新特色。当今世界矛盾错综复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绝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孙玉玲 《天中学刊》2006,21(4):115-11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陷入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外交上十分孤立。为捍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审时度势,高擎和平、民主、反帝的旗帜,采取坚定、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不仅及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机,连续击退协约国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而且坚持民族自决原则,大力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收获了很高的国际声望;同时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为日后苏联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红色孤岛”到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苏俄外交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世界外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列宁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界定宪法的概念,划分宪法的类型,评价资本主义宪法,论证苏俄宪法的核心问题——人民权利,探讨苏俄宪法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阐述苏俄宪法的关联因素——共产党作用,强调苏俄宪法的实行,估量苏俄宪法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创立和起步阶段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列宁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界定宪法的概念,划分宪法的类型,评价资本主义宪法,论证苏俄宪法的核心问题——人民权利,探讨苏俄宪法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阐述苏俄宪法的关联因素——共产党作用,强调苏俄宪法的实行,估量苏俄宪法的影响。这些思想,在俄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宪法事业创立和起步阶段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一战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面对苏俄的饥荒,美国出于种种考虑来对苏俄进行粮食救济.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观动机绝不是为了苏俄,但从其客观的效果来看,美国粮食救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稳定了苏俄国内的秩序,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也十分重要,英、美、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张、杨施加影响。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结合,最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广泛认同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道德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的运用,也是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抵御工具。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和平中崛起、和平地崛起和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国内和国际的政界和学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讨论非常热烈。本文首先对“和平崛起”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辨析,认为“和平崛起”意味着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崛起的目的。其次,笔者分别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最后,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通过对客观国际环境和中国主观意图的分析,笔者认为,和平崛起是中国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也必将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讲话是新时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行动纲领,必将对实现中国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通和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不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短长,因此才有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和平过渡"问题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理论有极大影响,我们今天对这一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十月革命胜利七十多年后,许多国家却暂时走完了它们的社会主义历程。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一定事实根据,是对国际共运前途的大胆预言。我们不能因为政治气候的变化便将其全盘否定,对其重新评价也是全面评价赫鲁晓夫其人及世界现当代史上其他人物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发展,"和平过渡"这一重要的斗争形式一定能够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巩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在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国际矛盾、争取持久和平的外交思想。在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苏俄利用国际上的各种矛盾,开展高度灵活的外交活动,打破了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局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维护了战后的持久和平。列宁的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思想,使俄国度过了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4年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这一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它不仅成了我国处理匿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同时也被当成国际间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还将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